專家:海峽兩岸難題解決可期待 有時就在一念間

時間:2009-06-22 10: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六月二十一日電 題: 難題解決可期待 有時就在一念間

  中新社記者 路梅

  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國民黨退踞臺灣,臺灣海峽的兩岸開始了長達數十年之久的分隔。然而,被歷史冰封的海峽割不斷兩岸的血肉親情。六十年來,寶島臺灣始終是祖國和人民深深的牽掛。在兩岸同胞和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一股股暖流穿越冰冷的海峽,一次次破冰為兩岸的往來打開了一扇扇希望之窗。

  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地宣示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那天的《人民日報》將其全文登載在頭版頭條,而在報眼的位置,則刊載了國防部停止炮擊大、小金門等島嶼的聲明。槍炮打不破的堅冰,在同胞親情中開始融化。

  人員往來破冰——血肉親情 割之不斷

  一九八七年,被迫遷臺的國民黨老兵對家鄉長久思念的煎熬漸聚成一股凝重的力量,使威權體制退讓,臺灣當局于十月宣佈開放民眾到大陸探親。據臺灣媒體記載,這年的十一月二日,臺灣紅十字會開始受理探親登記及信函轉投,當天預定上午九時開始登記,淩晨就人山人海,幾乎衝破大門。十二月,第一批探親老兵終於踏上返鄉路。

  臺灣民眾的赴大陸探親,結束了兩岸同胞長期隔絕的歷史。如今,兩岸人員往來頻繁,文化、經貿、學術、農業等各個領域的交流絡繹不絕。兩岸人員往來累計已突破五千萬人次,是島內總人口的兩倍以上。

  兩會協商破冰——協商機制 碩果纍纍

  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簽署了四項協議。這是兩岸授權民間團體最高負責人首次舉行會談,實現了海峽兩岸高層人士公開接觸商談,建立了兩岸制度化協商機制,標誌著兩岸關係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然而,一九九四年後,隨著臺灣地區領導人拋出“臺獨”言論,兩會正常往來中斷。

  隨著兩岸關係的緩和及大陸對臺政策的調整,二00八年六月十二日,兩會實現復談。到二00九年四月的十個月內,海協會與海基會舉行了三次會談,雙方共簽署了九項協議和一項共識,推動兩岸“三通”走向全面實現。重新恢復的兩岸兩會制度性商談已成為兩岸溝通與合作的重要交流管道。

  空中航線破冰——一日生活圈出精彩

  二00三年一月二十六日,兩岸春節包機啟動,臺灣“華航”CI585號班機自臺北經香港降落上海浦東機場,成為五十四年來首架循正常渠道停降大陸機場的臺灣民航飛機,成為兩岸交流新的里程碑。二00五年一月二十九日,兩岸航空公司首次共同參與春節包機,創下五十六年來兩岸民航機首度對飛、多點、不中停第三地的歷史紀錄。

  在兩岸業者的共同努力下,二00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兩岸空中直航正式啟動。兩岸常態化包機即將轉換為空中定期航班,客運班次也將由目前每週一百零八班增至二百七十班。在直航架設的空中走廊的支撐下,兩岸“一日生活圈”已悄然形成。

  兩黨交往破冰——相見一笑泯恩仇

  二00五年四月二十六至五月三日,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應中共中央和胡錦濤總書記的邀請,率領國民黨大陸訪問團訪問大陸,國共兩黨領導人舉行了時隔六十年後的首次會談。兩黨主要領導人見面後發佈“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達成五項共識。

  連戰的大陸行,是國共兩黨在經過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對峙後,基於民族大義邁出的歷史性一步,也代表了島內有識之士衝破重重阻力尋求兩岸對話來制衡“臺獨”力量的決心和意志。冰封已久的臺海形勢,再次傳來了“破冰”的潮聲,新時代的國共合作呈現出嶄新的前景。

  二00九年五月二十六日,胡錦濤總書記二度會見了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吳伯雄在會見後表示,國共兩黨的領導人每年見一面將會是很自然的事情,希望兩岸以和平發展的共識,走上和平共榮的道路。

  故宮兩院破冰——重圓破鏡 綻放異彩

  臺北故宮今年十月將舉行“為君難——雍正時代文物特展”,由於沒有收藏雍正畫像而向北京故宮商借,四十多年互不往來的兩岸故宮開始破冰交流。二00九年二月,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一行對北京故宮博物院進行了工作訪問。而後,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對臺北故宮博物院進行了回訪。故宮文物遷臺六十年後,兩岸故宮正式實現了高層互訪。雙方在不涉及名稱表達等問題的前提下,在落實雙方合作機制等八個方面達成共識並制訂了具體方案,合作進入更深入的實質性階段。

  回訪時,鄭欣淼説,兩岸故宮應該擴大交流,這是兩岸同仁的共同願望,也是兩岸同胞的願望。“雍正大展”是故宮兩院合作的標誌性項目,將會是轟動海內外的真正大展。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指出,一系列的破冰是兩岸關係發展水到渠成的過程,是兩岸民間社會的力量在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積累的能量,促使相關政策發生重大調整和變化,從而開拓了兩岸交流的新領域,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有重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劉國深指出,兩岸交流交往還要繼續“破冰”,一些制度性的障礙需要去除,比如陸資赴臺、兩岸正式軍事交流、兩岸的政治定位等等。他説:“在十年之內這些問題都是有可能得到解決的,有時就在一念之間。”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