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檔
 
 
字號:
臺媒認為“胡吳會”再次將兩岸關係推向前進

  時間: 2009-05-27 14:44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5月27日電(王妍 胡璇絢)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與其大陸訪問團一行25日抵達北京,進行為期8天的大陸參訪活動。26日下午,胡錦濤總書記與吳伯雄主席舉行了會談,回顧總結一年來兩岸關係取得的突破與進展,並就兩岸關係的新起點邁向新局面深入交換意見。此次“胡吳會”引起兩岸同胞高度關注。

  27日上午,新華網連線臺灣《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主任、第一批進駐大陸的臺灣記者、資深媒體人王玉燕,來了解臺灣媒體對“胡吳會”是如何評價的?關注的焦點是什麼?

  5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和他率領的國民黨大陸訪問團全體成員,並同吳伯雄舉行會談。這是胡錦濤同吳伯雄親切握手。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 攝

  問:臺媒對此次“胡吳會”有何反應?

  王玉燕:臺灣媒體對“胡吳會”的反應非常好,對此評價也是正面積極的。認為這是一次非常務實、深入的會談。從26日一早開始,包括我們在內的臺灣各媒體都對“胡吳會”充滿了期待,尤其是對大陸方面究竟會有什麼樣的新的對臺政策更為關心,除了臺灣紙媒外,象東森、中天等個大電視媒體也都在第一時間對“胡吳會”進行了詳盡的報道。昨天新華社的稿子發的好快,我記得不到7點鐘,就把有關胡錦濤總書記所提出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新的“六點意見”全文發出來了。

  大部分的臺灣媒體都認為“胡吳會”推動兩岸關係向前進一步發展。

  5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問:臺媒對“胡吳會”最為關注的內容是什麼?

  王玉燕:我們最重視的是第二點,就是胡錦濤總書記所講的今年下半年爭取就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先談起來,這點是我們臺灣媒體最重視的。因為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島內民眾都很關注臺灣經濟的走向,因此希望能夠和大陸聯手應對,共度難關。 特別是今後兩岸交往是以經貿為主,而臺灣方面26日也宣佈馬上要開放101項大陸可以來臺投資的項目,這兩廂配合之下,感覺兩岸關係合作發展的道路會越來越順。

  問:這次吳伯雄第四次登陸,臺媒對此的報道情況是怎樣的?其中對吳伯雄哪些大陸行程更為關注?

  王玉燕:我們最關注的就是昨天的胡錦濤總書記和吳伯雄主席的會面。除此之外,象吳伯雄前往南京等行程也是被臺灣媒體所關注的。因為從去年到現在,兩岸交流日益密切,特別是兩黨的高層交往,還有海基海協的協商等等。很多兩岸的交往都是大的突破。這次臺媒對吳伯雄訪問大陸基本上是抱著平常心的態度,這並不是説不重視,而是現在兩岸的交往較為平順了,我們反而可以放平心態來看待。

  5月25日,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在北京湖廣會館接受湖廣會館館長贈送的關公臉譜。當日,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率領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抵達北京,開始訪問大陸行程。吳伯雄一行當天下午參觀了北京湖廣會館。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問: 臺灣民眾和媒體對“胡吳會”之後有哪些後續期待?  

  王玉燕:我認為島內民眾或是媒體最主要的期待還是以經濟為主的議題。我們民眾的期待,就是希望經濟能夠穩定持續的發展,這當然希望兩岸經濟交流能夠更為廣泛,交流的管道能夠越來越多。就像剛剛結束的海峽論壇,就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不斷擴大深化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

  問:您剛剛提到海峽論壇,還有陳菊訪問大陸回去後受到熱烈歡迎。現在兩岸之間的交流,無論從官方還是到民間,廣度和深度上都有很大的進展,對此您有何評價?

  王玉燕:我自己的評價就是真的非常好,尤其看到過去8年,不要説兩岸的關係停滯沒有進展,更是時常處在高度緊張的狀態之下。昨天的胡錦濤總書記和吳伯雄主席會談所提到的第一點,就是講兩岸一定要增強互信,互信的關鍵就是臺灣大陸同屬一個中國。我認為,兩岸關係要能夠更加互信,那麼猜忌就可以越來越少。兩岸的高層交流很重要,但兩岸民眾的溝通和民間交流同樣重要,如果兩岸民眾之間的互信根基能夠更深更牢固的話,那麼這也是高層交流更紮實的基礎。

  5月21日,陳菊向郭金龍贈送禮品。當日,北京市市長郭金龍在北京飯店會見高雄市市長陳菊及高雄世運觀光行銷團一行。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王玉燕簡歷:臺灣《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主任。祖籍安徽。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1988年進入臺灣《聯合報》社,從事大陸問題研究以及大陸新聞採訪工作。1990年開始往返于大陸和臺灣之間進行採訪,參加過全國人大、政協兩會,1998年汪辜會晤、海基海協事務協商等事件的報道。

 
編輯: 吳俊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