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兩岸關係一年來實現歷史性轉折 變化令人欣慰

時間:2009-06-12 14:2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短短一年,365天。兩岸關係,變化可謂大矣。

  去年今日,上午9時,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海協會長陳雲林、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的手緊緊握在一起。現場閃光燈閃成一片,200多位記者記錄了兩岸兩會恢複製度化協商的歷史性畫面。

  兩岸兩會往來與協商談判的恢復,是兩岸關係轉折性、指標性的事件,標誌著兩岸制度性協商管道的重新建立,“修補了李登輝當政後期斷開的兩岸關係”,意味著兩岸關係重新走上良性互動和穩定發展的軌道。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如今,一年過去了,兩岸關係實現了歷史性的可喜轉折,發生了令人欣慰的積極變化。

  ——這一年,兩岸在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建立互信,以協商合作、和平雙贏代替了對抗衝突,以往民進黨當政時期烏雲飛渡、危機四伏的兩岸關係得到根本性改善。

  ——這一年,兩岸兩會在北京、臺北、南京一共舉行了3次會談,達成9項協議和一項共識,彰顯了作為兩岸協商談判主要平臺的功能,為兩岸關係的改善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一年,兩岸全面、雙向、直接“三通”基本實現。“兩岸一日生活圈”成為可能,“在臺灣吃早飯,在上海吃午飯,在廈門吃晚飯,回到臺灣吃宵夜”的預言成為現實。淺淺的臺灣海峽不再是難以逾越的鴻溝,大陸居民在開放入島旅遊後,可以盡情領略阿里山的清奇、日月潭的靈秀、太魯閣的險峻、臺北故宮博物院珍寶的傾國傾城。

  ——這一年,兩岸同胞往來之頻繁、經濟聯繫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躍、共同利益之廣泛是前所未有的。兩岸邁入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時期,無疑對兩岸民眾在交往中增進了解、消除敵意、促進融合具有重要意義,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一年來兩岸關係的發展顯示,和平發展符合時代的潮流,符合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給臺灣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得到兩岸同胞和國際社會的充分肯定和支援。

  去年12月31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六點意見,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涉外事務等方面,為未來發展兩岸關係指明瞭方向,提供了基本思路和前景規劃。

  展望未來,兩岸關係呈現和平發展的光明前景。為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接下來兩岸應在堅持“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基礎上不斷增強和深化互信,繼續發揮兩岸兩會和國共平臺的功能,加快實現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和經濟合作制度化,促進兩岸文教、人員交流向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發展,增強兩岸同胞的中華文化認同和中華民族認同。

  儘管兩岸關係錯綜複雜,兩岸在一些敏感議題上分歧尚存,“臺獨”勢力依然不放棄阻撓破壞,但我們相信,只要堅持目前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本著“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原則,堅持“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思路,進一步推動落實“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兩岸關係就一定會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為兩岸民眾謀得更多更大的福祉。(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冷波)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