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經濟實説大家談】宋清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三大積極信號

2017-12-25 09:2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7年12月18日至22日,十九大後首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對十八大以來經濟的總結,同時也為2018年的中國經濟發展定調。此次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穩中求進,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底線思維,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筆者認為,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論述內容之一。其中的“穩”主要指的是經濟運作基本平穩,“進”則主要是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以及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是否有力度。

  在此大背景下,尤其是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境況下,如何保證中國經濟這艘巨輪平穩前行,顯得尤為重要。所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對重點領域和項目的支援力度。壓縮一般性支出,切實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等。

  目前,土地財政成為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這也帶來了房價高企,實體經濟發展空間被擠壓,結構扭曲的負面影響,如何在讓房價回歸的正常基礎上,擺脫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的同時,合理控制地方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到了壓縮一般性支出,這也許隱含了減稅的需要。同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要管住貨幣供給總閥門,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産、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迴圈”,同時要“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

  此外,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強調要致力於“精準脫貧”。實際上,在發展中國特色經濟過程中,黨和政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不以GDP論英雄,而以民生論英雄。此舉無疑充分彰顯了黨和政府的“人民情懷”,即在普遍提高經濟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了“精準扶貧”的力度。

  據數據統計顯示,1980年,中國每人平均收入是300美元,2000年則變成3000美元,而到2017年,則有望達到每人平均1萬美元的指標。這些沉甸甸的數字背後是黨和政府付出的辛勤汗水,以及在經濟發展基礎上的所進行的醫療、教育和衛生事業改革,已經取得成效。

  與此同時,近幾年來,我國還通過建設“一帶一路”和“亞投行”,向世界輸出了中國的發展模式和理念。外交方面,也展現出了中國自信。這些積極的因素加在一起,為中國進行經濟改革提供了相對穩定的內外環境。

  綜上所述,作為十九大後首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17年末的這次經濟盛會意義非同尋常。一是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中國企業發展進一步明確了指導思想、奮斗方向和路徑方法,有利於企業的健康發展;二是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中國經濟進入新時代,其中把高品質發展作為關鍵詞,極大地提振了市場信心;三是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2018年經濟工作指明瞭方向,同時對我們統一思想,推動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作者係著名經濟學家、台灣網特約經濟學家宋清輝,著有《一本書讀懂經濟新常態》等書)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