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陳先才: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臺講話精神及其實踐影響

2017-10-26 08:2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繼續堅持中國共産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基礎上,根據臺灣政局及兩岸關係的適時發展,繼續推進對臺戰略的實施與進展,並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論突破與實踐進展,有利地促進了兩岸關係的穩定發展,對兩岸未來最終走向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發表了一系列重要的對臺講話,這些講話在對臺工作實踐中産生了重要的影響。

  一、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臺講話精神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産黨人勵志進取,把臺灣問題的解決置身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高度。特別是習近平發表了一系列針對臺灣問題的講話,這些講話及其精神對於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以及臺海局勢穩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2013年2月,習近平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一行時表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我們真誠希望臺灣同大陸一道發展,兩岸同胞共同來圓“中國夢”。同年7月,習近平在電賀馬英九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時表示,“貴我兩黨實當順應世界發展之大勢、兩岸同胞福祉之大義,登高望遠,深化互信,良性互動,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全面發展,拓寬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俾使兩岸關係不斷前行,共同為兩岸同胞之幸福、中華民族之復興而攜手努力。”同年10月,習近平在會見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一行時表示,著眼長遠,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

  2014年2月,習近平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表示,不論是幾百年前跨越“黑水溝”到臺灣“討生活”,還是幾十年前遷徙到臺灣,廣大臺灣同胞都是我們的骨肉天親。大家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係、情之相融,本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同年5月,習近平在會見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時表示,我們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針政策不會改變,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贏的務實舉措不會放棄,團結臺灣同胞共同奮鬥的真誠熱情不會減弱,制止“臺獨”分裂圖謀的堅強意志不會動搖。同年9月,習近平會見臺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時表示,1949年以來,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也不可能改變。兩岸復歸統一,是結束政治對立,不是領土和主權再造。“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們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我們認為,這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

  2015年5月,習近平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時表示,深化兩岸利益融合,共創兩岸互利雙贏,增進兩岸同胞福祉,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宗旨。要充分考慮兩岸雙方社會的心理感受,努力擴大兩岸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尤其要為兩岸基層民眾、中小企業、農漁民合作發展、青年創業就業提供更多機會,讓兩岸同胞參與越多受益越多。2015年9月1日,習近平會見連戰等臺灣各界代表人士表示,大陸和臺灣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我們的命運從來都是緊緊連在一起的。國家強大、民族強盛,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每一個中國人生存、發展、尊嚴的保障。同年11月,在新加坡舉行的“習馬會”上,習近平提出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幾點希望,即堅持兩岸共同政治基礎不動搖。堅持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持為兩岸同胞多謀福祉。堅持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016年3月的“兩會”期間,習近平表示,“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性質,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行穩致遠的關鍵,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兩岸雙方就有了共同政治基礎,就可以保持良性互動。同年11月,習近平在接見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所率領的訪問團時,特別強調,承不承認“九二共識”,關係到認定兩岸是一個國家還是兩個國家的根本問題。在這個大是大非問題上,我們的立場不可能有絲毫模糊和鬆動。同時,習近平也強調,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確保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國家核心利益,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同年11月,習近平在北京出席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大會併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兩岸同胞以及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要攜起手來,共同反對“臺獨”分裂勢力……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二、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臺講話的實踐影響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其多次的涉臺重要講話中,反覆提到要堅持“九二共識”,甚至還在“九二共識”前面加上“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限定語。更是強調,“九二共識”的核心是“一個中國原則,認同兩岸同屬一中”,臺灣政局變化改變不了“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和核心意涵,承不承認“九二共識”關係到認定兩岸是一個國家還是兩個國家的根本問題,在這個大是大非問題上,大陸的立場“不可能有絲毫模糊和鬆動”,習近平明確清晰地表達了大陸對兩岸政治定位及終極安排的堅定立場。具體而言,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臺講話精神的實踐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效阻止了島內“臺獨”勢力的分裂企圖。黨的十八大以來,儘管“臺獨”勢力在臺灣島內的政治生態中不斷膨脹與囂張,但“臺獨”勢力的陰謀並未得逞,確保了臺灣是中國領土的地位不被改變。儘管至今不願放棄“臺獨”分離主義意識形態的民進黨再度上臺執政,但民進黨蔡英文執政當局也不敢重蹈陳水扁執政時期的兩岸冒進政策,轉而採取所謂的維持兩岸現狀政策。當前民進黨當局之所以在兩岸關係上不敢挑釁大陸,主要還在於中國大陸明確提出了堅持反對各種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有效地震懾了“臺獨”勢力,阻止了“臺獨”冒險勢力的衝動行為。

  (二)推動了兩岸交流合作,密切了兩岸經濟、文化和社會聯繫。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兩岸關係的最新變化,適時推進兩岸交流與合作,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簽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協議,有力地深化了兩岸的各種聯繫。面對民進黨在臺灣重返執政對兩岸關係的影響與衝擊,我黨又適時提出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新論述,繼續就密切兩岸在經濟及社會等領域的發展與融合提出了意見。

  (三)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開展了兩岸接觸與交往、交流。十八大以來,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與臺灣當局進行了接觸與互動。並於2015年11月在新加坡舉行了兩岸領導人的會晤,強調了“九二共識”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的重要歷史性價值。此外,面對兩岸關係的突然生變,我們繼續強化與臺灣社會的廣泛接觸,特別是與國民黨方面保持合作與交流交往。為兩岸關係穩定奠定基礎。

  (四)塑造、鞏固和擴大國際社會承認一個中國的有利局面。2016年隨著臺灣島內政局的變化,我方在國際社會加強了對一個中國的影響與作用。包括甘比亞、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及巴拿馬等國家先後與中國建交,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承認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力地在國際社會繼續鞏固和擴大一個中國原則的宣傳和共識。

  (五)指明瞭一國兩制方式實現和平統一的方向。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台灣的方針。特別是民進黨在臺灣重返執政以來,隨著中國大陸實力的增強及影響力的不斷擴散,臺灣社會民眾支援兩岸和平統一的支援基礎有所擴大,特別是臺灣社會藍營不少政治人物及政治勢力,越來越敢於面對中國共産黨對於臺灣的持續影響力。

  臺灣退役將領許歷農以99歲高齡老人的身份發表“不再反共”的公開信。還有新黨在其24週年黨慶大會上宣佈,該黨將追求更高層次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目標。此外,臺灣的中國統一促進黨更是在今年的10月1日國慶節當天,高舉紅星紅旗,在臺北市舉辦兩千多人參加的大型慶祝活動。這些在臺灣社會都具有很重要的開創意義,也説明臺灣社會的“統”、“獨”勢力結構開始出現某種積極性的變化。“一國兩制”在臺灣社會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作者 陳先才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創中心社會平臺執行長,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政治所副所長)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