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仁飛:蔡當局兩岸“新善意”了無新意
二、陸委會“好好說話”的對象不是大陸
日前,臺陸委會推出最新宣傳動畫短片“有話好好講”,內容為大鯨魚和小海豚在海中戲水,將大陸比喻為鯨魚,臺灣為小海豚,稱“我們靠的那麼近,應該多溝通,友善的相處,了解彼此的想法”,直接說出“兩岸和為貴,有話好好講”。
蔡英文在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時曾經提出“兩岸和而不同”,如今又得出“兩岸和為貴”,兩者同樣異曲同工,目的是希望大陸承認一個“分離主義”的政黨,承認一個搞“和平臺獨”的執政當局。“和為貴”是中國傳統思想的重要概念,但它不是指毫無原則的和稀泥,而是基于兄弟情誼的一笑泯恩仇。大陸希望兩岸關係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以中華文化為精神紐帶,促使兩岸關係從和平相處到和平統一,而不是民進黨、蔡當局想要的“和平臺獨”。因此,陸委會制作的動畫片除了宣傳手法有一點新意之外,內容仍無實質新意。臺灣文化大學廣告係主任鈕則勳表示,這部短片其實是為了延續民進黨、蔡當局對島內宣傳“哀兵策略”的主軸,是做給綠營民眾看的,為的是要告訴大家“當局已經非常努力釋出‘善意’,能做的都做了,是你大陸不理我,兩岸倒退問題不在我,在大陸”。
8月7日至8日,陸委會主委張小月首度到馬祖視察“小三通”運作,聲稱無論過去或未來,“小三通”交流都將持續扮演兩岸往來舉足輕重的角色,規劃于9月舉辦“小三通”研討會,邀請產官學研各界參與,廣泛搜集地方民意及建議,以回顧與前瞻“小三通”未來發展。
曾幾何時,這位陸委會主管在公開場合拒絕解釋兩岸定位,拒絕回應“九二共識”,卻在此刻肯定“小三通”的歷史作用,主要希望兩岸關係圈定在金門或澳門模式中,即只處理兩岸事務性問題,不涉及政治性議題,不談統“獨”,不談一個中國,從而達到刻意回避兩岸一中的核心問題的目的。
三、創新的媽祖文化不是為了弘揚中華文化,而是旨在宣傳“文化臺獨”
蔡英文接掌臺灣“中華文化總會”後舉辦的首場展覽,名為“Hello, Miss Lin跨界女神數位繞境”,以媽祖文化在地化、媽祖文化國際視野,傳達蔡英文當局對中華文化傳承的曲解。該機構副會長江春男強調媽祖文化在臺灣發展出獨特之處;副秘書長張鐵志強調此次活動旨在呈現臺灣媽祖文化的美學與在地性以及媽祖信仰和臺灣民眾的生活連結,希望以新的方式來詮釋臺灣根深蒂固的文化。臺文化機構這一媽祖文化新解讀,與臺文化部門正在咨詢的“文化基本法”對臺灣文化的定義、定位一脈相承,反映其“文化臺獨”的思想脈絡。由鄭麗君一手主導的“文化基本法”,其立法的宗旨乃是“落實‘憲法’文化規定,建立多元文化臺灣,確立臺灣文化基本價值,發展文化的主體性”,顯然蔡當局希望透過制度性的立法,能掌握文化話語,深化臺灣文化認同,建立弱化中華文化(漢文化)的臺灣新文化,因此蔡當局的文化概念是“文化臺獨”的概念。臺灣“中華文化總會”此次將媽祖稱為“Miss Lin”,就是要傳遞與大陸不同的宗教文化史觀,即漢文化在移入臺灣後已發生質變,變成臺灣的文化,這如同韓國人將中國文化佔為己有一樣,民進黨也試圖改變臺灣民眾對中華文化傳承的常識,臆造中華文化已完成在地化、已蛻變為臺灣獨特文化的假象,從而為“臺獨”完成“文化獨立”的最後拼圖。如果從這一個意義上去推廣媽祖文化,可以認為蔡英文缺乏一份對大陸文化傳承的敬意與善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