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學者:應對兩岸關係嚴峻形勢,堅持和平發展正確道路

2017-07-31 13:4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針對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破壞了兩岸互動的政治基礎,華廣網28日刊載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會特約研究員吳為的評論文章指出,只有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才能確保兩岸關係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緊緊抓住兩岸同胞要交流、要合作、要發展的共同願望,堅定不移的為兩岸同胞尤其是臺灣同胞謀福祉。

  全文內容如下:

  去年民進黨上臺執政以來,對外不斷聲稱要“維持兩岸關係現狀”,結果卻使兩岸關係日趨嚴峻。“兩岸關係現狀”到底是什麼?海峽兩岸對峙局面自1987年起大為改變,兩岸同胞衝破藩籬、開始交往,攜手共同促進交流合作,交流勢頭髮展迅猛。特別是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取得豐碩成果,兩岸形成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格局,增進了兩岸同胞的親情和福祉。“兩岸關係現狀”,應是在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臺海和平穩定,兩岸各領域持續交流合作,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兩岸同胞心靈距離拉近,命運共同體認知增強的狀態。總結來説就是兩點,其一就是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二是兩岸雙方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共同開創和平發展新局面並取得豐碩成果。

  當下兩岸關係形勢日趨嚴峻,責任完全在民進黨當局,在於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破壞了兩岸互動的政治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早就指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是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定海神針”,沒有這個“定海神針”,必然導致兩岸關係遭遇挑戰和危機。如今民進黨當局單方面破壞共同政治基礎,險惡用心昭然若揭。在推動兩岸交流合作方面,民進黨當局不但毫無作為,反而干擾阻撓,做出種種疏遠兩岸關係的惡劣行徑。其頑固推行“親美日、遠大陸”的政經政策,“挾洋自重”,妄圖倚靠美日對抗大陸。在島內大肆推動“去中國化”,修改島內歷史課綱,妄圖切斷兩岸在中華歷史文化上的天然聯結,向島內青年灌輸“臺獨史觀”,磨滅臺灣同胞的中華民族意識,以各種手法阻撓兩岸同胞的正常交流交往,置臺灣民眾的利益福祉于不顧。“兩岸關係現狀”遭受蓄意的破壞和惡化。

  應對兩岸關係發展的嚴峻形勢,關鍵在於繼續堅定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條已經被實踐證明的正確道路,堅決反對任何形勢的“臺獨”分裂活動。

  首先,只有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才能確保兩岸關係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是否認同一個中國,這是事關兩岸關係性質、前途的大是大非問題,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勢力推動的“激進臺獨”和“柔性臺獨”,才能避免兩岸關係陷入“邪道、黑道”。

  第二,緊緊抓住兩岸同胞要交流、要合作、要發展的共同願望,堅定不移的為兩岸同胞尤其是臺灣同胞謀福祉。不斷提升兩岸經濟合作水準,進一步深化兩岸社會融合發展,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進兩岸同胞親情的有效途徑。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實踐證明,分隔閉鎖只會不斷疏遠、割裂兩岸同胞的感情,只會造成兩岸雙方背向而行,只會導致兩岸關係和平統一的基礎和條件消蝕、削弱。兩岸交流合作大門已經打開,成為歷史必然的潮流,這符合兩岸同胞現實利益需求,也符合時代發展潮流。

  第三,大陸的發展進步是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兩岸關係發展雖然歷經風雨、飽經滄桑,但是朝開放、合作、穩定、和平方向發展的道路是清晰明確的,兩岸歷史文化血脈相連的事實是無法切割的,兩岸同胞渴望深化交流合作、親情守望的情結是難以斬斷的。兩岸關係前進的進程同大陸發展進步息息相關,過去大陸整體實力軟弱,兩岸遲遲打不開隔閡局面,大陸也難以為臺灣同胞謀更大福祉;隨著大陸整體實力增強,兩岸關係隨之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為臺灣同胞謀福祉的能力和空間更強更大,對臺灣同胞的引力更大,這是一個曲折中上升的過程。不能因兩岸關係一時的挑戰和困難,就質疑和平統一進程,必須堅定以增強自身實力為基礎,努力團結兩岸同胞,克服困難,排除干擾,繼續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為和平統一創造和積累更多條件。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