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專家:兩岸關係波動將加劇臺灣的困境

2016-01-25 09:2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獨”一直是“禍臺”、“誤臺”的罪魁禍首,未來兩岸關係和島內政經局勢將呈現出複雜的互動關係,任何可能的波動都會使臺灣本來就嚴峻的經濟形勢雪上加霜。臺灣如果不正視這一現實,未來更可能陷入不斷衰敗的深淵。

  兩岸交流有兩個明顯的後果,一是島內民眾獲得大量“和平紅利”,另一個是兩岸融合度和依存度不斷提高。島內民眾對“和平紅利”自然是歡迎的,但由於綠營不斷抹黑兩岸整合將導致臺灣“主權流失”、“被統一”的危險加劇,使得島內民眾對此一方面存在恐懼和排斥心理。島內又逐漸出現了“和平紅利”分配不均問題,引發了島內民眾、特別是“三中一青”群體的不滿,綠營則污衊稱兩岸交流是島內貧富分化的源頭,2014年“太陽花學運”就是這種“反馬”、“反中”、“反分配不公”情緒的大爆發。

  從民進黨來説,其最希望的處理兩岸關係的方式是減少、淡化與大陸的交流,甚至是不與大陸發生來往。蔡英文2012年就提出“從世界走向中國”,現在仍然是“重國際、輕兩岸”,希望發展與東南亞、美日的關係,以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因此,民進黨極力推行“新南向”政策、積極要求加入TPP,意圖用與其他經濟體的關係替代與大陸的關係。但民進黨也明白這基本難以實現,因為大陸是當前世界上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經濟體,臺灣作為外向型、開放型經濟體不可能不與近在咫尺的大陸打交道。這樣一來,民進黨也面臨著既要“和平紅利”,又不願與大陸整合的問題。

  於是,民進黨向島內民眾做出一個美麗的承諾,它能在堅持“臺獨”的同時,繼續讓臺灣享受兩岸“和平紅利”。為此,蔡英文大玩文字遊戲,提出了“維持兩岸現狀”、“不挑釁”等説辭,信誓旦旦地保證民進黨上臺後民眾的獲益不會減少。然而,民進黨這一不高明的謊言終將被戳破。兩岸目前的“現狀”是建立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何以能夠維持“現狀”?“臺獨”是臺海和平的最大威脅,民進黨至今不放棄“臺獨”立場豈不是赤裸裸的挑釁?大陸官方已經明確表態反對“臺獨”的意志堅如磐石、態度始終如一,大陸民間也不答應“臺獨”人士一方面從大陸賺錢、一方面罵大陸、搞“臺獨”,大陸網友集體到綠營網站表達抗議就是明證。“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如果民進黨繼續堅持“臺獨”立場,將把兩岸關係帶回動蕩不安的老路,直接影響民眾的安全和利益。

  而兩岸關係的波動則將使本就處於困境中的臺灣經濟更加舉步維艱。臺灣近年來的經濟狀況不容樂觀,去年GDP增速又降至1%左右。“臺獨”分子將此歸咎於兩岸關係,指責國民黨一再宣傳現在是兩岸關係的最佳時期,為何臺灣經濟還這麼差?其實,僅兩岸經貿就為臺灣帶來1千多億美元的順差,如果沒有兩岸交流的支撐,臺灣經濟可能更糟。

  如果説島內經濟萎靡不振與兩岸有關係,那也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還不夠好、不夠快所致,而綠營的無理杯葛應對此負主要責任。在馬英九上臺初期兩岸關係發展迅速,當時雖然適逢全球金融海嘯,但馬當局通過密切兩岸合作、與大陸簽訂ECFA等,推動臺灣經濟逆勢增長,2010年經濟增速達到10%以上,充分顯示了兩岸交流對島內經濟的正向作用。但此後“臺獨”勢力對兩岸交流的阻撓力度越來越大,致使兩岸2013年簽訂的服貿協議迄今仍未通過,貨貿協議則遲遲難以簽署,兩岸其他的合作事項也都長期延宕。兩岸本來有廣闊的合作空間,但臺灣卻視而不見、白白浪費,將別的經濟體求之不得巨大商機拒之門外,臺灣經濟焉能不嚴重下滑。

  反觀臺灣的主要競爭對手韓國,這些年之所以保持中高速增長,積極發展與大陸的關係無疑是重要原因之一。對臺灣來説,要想擺脫目前的經濟困境,發展與大陸的關係仍是必然選擇。但民進黨重新上臺使得兩岸合作前景暗淡,臺灣經濟將更難覓出路,極可能在泥淖中越陷越深。誠然,兩岸經濟融合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陳水扁後期臺灣對大陸(包括香港)的出口增長到40%左右就是明證,但臺灣在排斥和動蕩與大陸對接,無疑會錯失最佳時機,收益也會大大減少,而這對臺灣來説越來越是難以承受的損失。

  民進黨整天喊臺灣經濟不好,人民生活困苦,但其實自己才禍害臺灣的最大元兇。兩岸融合本來是造福兩岸同胞的好事,但民進黨卻不斷恐嚇民眾,不斷把臺灣經濟推入絕境。在“臺獨”的誤導之下,臺灣就這樣一直陷入下行的漩渦而難以自拔。(作者:胡本良,係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