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李逢梧:兩岸關係的新局勢新發展新希望

2015-12-09 10:2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大公報》今日刊載菲律賓中華總商會永遠名譽會長李逢梧的文章,從“習馬會”説起,展望兩岸關係的新局勢新發展新希望。作者指出,“習馬會”是海峽兩岸雙方共同邁出非常不容易的一步,是兩岸關係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兩岸早日統一,是大家最大的希望。

  全文內容如下:

  菲律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最近舉行了《堅定不移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的第五屆中國和平統一亞洲論壇,相信有利喚起大家對當前兩岸關係發展的新形勢更廣泛關注。來自各地的代表和專家學者,提出不少寶貴意見,為兩岸早日和平統一提供智力和輿論支援,作出貢獻。當前能為民族復興和統一大業盡一分力量,非常必要。

  “習馬會”是里程碑

  我們高興地看到,兩岸領導人習近平和馬英九在新加坡舉行了歷史性會晤,這的確是海峽兩岸雙方共同邁出非常不容易的一步,是兩岸關係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強調了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這是“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共同排除“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臺灣獨立”選項的旗幟更加鮮明,立場更加堅定。

  臺灣海峽兩岸目前的分離狀態,是中華民族的不幸,所有炎黃子孫無不殷切盼望早日結束這種令人痛心的局面。海外的華人華僑和海峽兩岸的同胞同根同源、血脈相連。我們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國家的早日統一,是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早在1995年初,江澤民主席發表了《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的講話,提出發展兩岸關係的八項主張。我們菲律賓華僑善舉總會和菲律賓中華總商會就首先發表聲明支援擁護,帶動菲華社會傳統社團熱烈響應。我們積極充當橋梁的作用,促進兩岸關係的改善和發展。2001年5月曾積極促成臺灣孫逸仙文教基金會到北京,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加強海峽兩岸經濟交流,共創中華民族新世紀研討會”。

  我們始終主張鼓勵兩岸多交流,多往來,才能增進了解,建立互信,反對“臺獨”,反對分裂。菲華社會與臺灣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長期以來我們堅持發揮橋梁作用。本人多次接觸到馬英九和臺灣政界友好,大家坦率談話中都鼓勵要以民族大義為重,走和平統一大道,“為中華民族開創更和平燦爛的未來”。非常高興馬英九先生不負眾望,“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也是臺灣光復70週年。值得警惕的是,島內至今仍有人在歪曲歷史,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圖謀以“臺獨史觀”切割臺灣與大陸的歷史聯繫,甚至不惜在釣魚島問題上出賣民族利益,走火入魔想要回頭肯定日本的殖民功績。臺灣媒體指出,日本是殖民帝國與戰爭發動者,而臺灣從日本殖民統治下解放出來的關鍵因素,正是抗日戰爭的勝利。

  我曾多次嚴厲批評過李登輝媚日哈日的漢奸言論。當我擔任世界李氏宗親總會第十屆理事長時,對其違背民族,毀祖辱宗的言辭,就決不妥協,而把李登輝除名,大家都知道他是日本人岩里正男。

  臺灣作家楊渡撰文説,從1895年被割讓開始,臺灣反抗不斷,從武裝抗日的慘烈傷亡,到文化協會啟蒙、農民運動抗日,無數仁人志士坐穿日本人的監牢。臺灣人的反抗,遠比大陸“七七事變”開始抗日來得更早,更悲壯。“請看臺灣的原住民去東京抗議,他們拒絕讓自己的祖靈被日本人供奉在靖國神社,要求‘還我祖靈’,‘讓我們的祖先,回到自由的土地’。這樣的氣魄,又豈是那些徬徨自問‘戰勝國戰敗國’的茫然者所能及?”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