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反割臺殉國義軍統領邱國霖大陸祖籍迷團終解

2015-09-16 14:57: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其四,在該書附錄《邱紹祖先生訪問紀錄》中,邱國霖的曾孫邱紹祖說:

  “我們邱氏家族的來臺祖是道芳公,主要是務農生活,轉輾要傳承到金亮公時才算有所轉變。……長明公為我的高祖父,共育有五子,其中三子為盛秀公,是我的曾祖父,……盛秀公共育有五子,其中長子雲興公就是我的祖父。”(該書第255-256頁)

  其五,1966年由“臺灣新竹縣丘(邱)氏宗親會”編印的《丘(邱)氏族譜匯編》中,載有《嘉應州長樂縣橫流度李田圓墩下係譜:梅縣瑤上鄉二郎公派下世係表》。該表清楚地記載:“來臺開基祖”為十二世道芳公,並明載其“輩序”為:“芳、彥、應、金、明、秀、雲、仕、紹、德、慶、福、新、錦、祥、宏、才、勝、榮、昌”。(見該“族譜匯編”第140-141頁)而邱國霖家族,從十二世邱道芳至二十一世邱德惠,正是嚴格按照上述“輩序”排輩的。(見前文)

  其六,比照2007年大陸出版的《丘氏族譜》(主編,中華丘氏肇基公族譜編委會,華夏文化藝術出版社),與上列臺灣方面的資料完全吻合。

  (一)該“族譜”《肇基公世係》中記載:

  “肇基公一世肇基(諱升,號雙榕)——二世法廣(居五華利田,諱廣賦)——三世欽——四世俊——五世萬輝(後裔移創陸河、臺灣)”(見該“族譜”第238頁)

  (二)另,該“族譜”《肇基公派下丘氏族譜》記載:

   “十二世道芳(居五華橫流渡利田圓墩下,生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長大後遷臺灣大甲日南開基繁衍,生五子)——十三世東彥——十四世應魁——十五世金亮——十六世長明——十七世盛秀(國霖),妣黃氏——十八世雲興——十九世仕榮”(見該“族譜”第304頁)

  (三)又據該“族譜”丘味森撰《五華利田遷祖仙骸記》中記載,可知,海峽兩岸五華丘氏宗親早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即有密切往來:

   “1996年清明日早五點鐘,同友茂兄臺租坐東風小貸車往五華利田(古稱長樂橫流約古里利田)。請出二世祖法廣公于上隴重新擇日安葬……幸臺親道芳公沛下(疑為”派下”之誤——引者)代表仕電、仕顯等宗賢,《八千里路尋根祀祖》,孝道倡議,仕然理事長,懇切說服當地宗親。我鄉眾志一心,敬祖念先承擔責任,派出代表,前來請出先祖仙骸……今年八月七日,臺親仕電宗賢約見廣州羊城,千里迢迢攜十二斤重《編年丘氏大宗譜》和譜史資料相賜。”(見該“族譜”第248頁)

  綜合以上六則史料可知,邱國霖大陸祖籍為“廣東嘉應州長樂縣橫流渡利田寨圓墩下”,即現今“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安流鎮利田寨圓墩下”確鑿無疑。

  在劉著《邱紹祖先生訪問紀錄》中,邱紹祖還說:

  “金亮公其實(是)不識字的務農老粗,有一次替一位家族宗親作保,遭臺中地區一名員外告發,因此被地方官抓到衙門審問,才知道識字的重要性。于是動用個人關係,請到中部宗親丘龍章等人來銅鑼丘氏學塾,教育苗栗地方名望人士的小孩……”(該書第255頁)

  邱紹祖所說的“中部宗親”丘龍章,乃丘逢甲之父,1864年丘逢甲即出生于銅鑼丘氏學塾。邱國霖與丘逢甲同宗,丘逢甲為蕉嶺丘氏21世,邱國霖為五華丘氏17世,大陸祖籍同市而不同縣(丘逢甲祖籍為現今“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文福鎮”),從輩份上說,邱國霖則要比丘逢甲大四輩。

  說到此處,或許有人會質疑:邱國霖與丘逢甲既然同宗,何以丘逢甲姓“丘”而邱國霖卻姓“邱”而不姓“丘”呢?這就涉及到歷史上的一樁“公案”了。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