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於今:期待區域發展觀在兩岸結出碩果

2015-05-05 08:25:00
來源:中國網
字號

  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上海出席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強調臺灣應參與區域經濟整合。“21世紀是一個區域經濟發展的世紀,我們看到,不論是最近大陸提出來的亞投行和一帶一路,還是 RCEP(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都跟區域經濟發展密不可分。區域經濟必須要靠大家一起努力,兩岸的經濟規模不同,但各有所長,臺灣相對於大陸,土地、人口或經濟規模比較小,但臺灣産業在創新研發能力、管理以及經驗上,有非常多優勢強項,可以在未來亞投行、一帶一路、RCEP 裏面做出具體的貢獻。”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天在上海出席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説,中國大陸這幾年快速經濟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有人説已經是世界第一大的經濟體。一個大的經濟體,一個快速發展的經濟體,跟臺灣具有創新研發能力的合作,我相信對於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絕對是正面的,這對臺灣的民眾來講,對臺灣的企業來講,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20世紀50年代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臺灣與中國大陸所進行的區域經濟的合作十分頻繁。臺資作為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吸納的重要資本,在中國東南沿海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臺灣地區經濟發展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區域經濟格局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20世紀50年代的10年,臺灣實行的是進口替代的發展戰略,著重發展本島內的産業,化肥、電力和紡織等工業在不斷發展中。由於臺灣島內市場狹小,依靠進口替代無法持續,經濟發展戰略進入60年代開始變為了出口導向的外向型經濟。

  第二個階段是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這個時期臺灣開始更加密切地融入到世界經濟體系中,從此工業在臺灣島內得到了持續的發展。臺灣的地域經濟關係也開始出現了很大調整,部分城市成為臺灣島內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如臺北、高雄、基隆等,與其他地區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臺灣經濟的發展主要是利用島內廉價而素質較高的勞動力,從美日等發達國家進口原料及中間産品,加工後在進入美國市場。此時的臺灣是美日市場的依附者,而如果從亞太國際分工體系中內,臺灣則扮演勞動密集型勞動出口基地的角色,處在雁行的尾端。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