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13台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召開

2013-12-16 19:4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由全國臺研會主辦的“2013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今天在北京召開。(台灣網 趙靜 攝) 

  台灣網12月16日北京消息 “2013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今天在北京召開。馬英九當局的執政危機如何化解、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是否調整、明年兩岸關係發展的動力在何方……都成為與會50余位兩岸專家學者熱烈討論的話題。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劉紅指出,2013年是臺灣的選舉空窗期,少了一些選舉的狂熱和紛亂,呈現出不少帶有選舉修正特點的新動向,集中體現在藍綠意識形態的對立。而選舉空窗期的臺灣政局運作的兩岸背景就是如何處理兩岸政治關係,這成為藍綠共同關注的熱點。過去一年,兩岸政治互信基礎越來越紮實,帶來的兩岸經貿交流合作也大幅度成長,和平發展的紅利正在向臺灣全社會散開,所以帶動臺灣的社情民意就是大陸形象開始正面化,隨著選舉年的到來,這些都將決定選民的選擇。

  臺灣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副執行長孫揚明表示,馬當局的政策不會有問題,問題出在用人,這方面的薄弱造成了很多沒有必要的紛擾。民進黨內部因此有共識:如果不需要改變大陸政策就可以勝選,那為什麼要改變?所以對於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孫揚明持悲觀態度,他指出,蘇蔡兩派都非常清楚,如果在兩岸政策上有重大修正,結果就是民進黨內部的基本教義派立刻向臺聯黨靠攏,這對其來説是不可承受之重。民進黨這樣的思維,必然會牽扯到2014年的選舉。

  南京大學臺灣研究所教授劉相平也對民進黨在兩岸政策方面的轉型不表樂觀。他説,2013年臺灣政局是2012年臺灣選舉之後的勢力盤整年,也是為2014年“七合一”選舉做準備的一年,藍綠互鬥不可避免,但是因為沒有選舉,鬥爭還不算太激烈。馬英九及其團隊處境艱困,2014年各黨圍繞“七合一”選舉鬥爭激烈,這對兩岸關係將有三個層面的影響:一是兩岸和平發展的成果將被政治鬥爭所覆蓋,和平紅利效益的邊際效應難以彰顯;二是兩岸和平發展良好態勢在一定程度上受阻,服貿協議至今未在臺“立院”通過就是一個典型的個案;三是由於島內各政黨的主要精力放在選舉上,對發展兩岸關係的推動動力有可能不足。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郭震遠認為,2013年可以看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入深水區的開端,這一年,兩岸摩擦有所增加,但都是可控的,和平發展進程不會因此發生改變;這一年,兩岸和平發展的“深水區”進程保持了大陸主導、兩岸相向而行的基本模式,但臺灣的消極態度在增加,而且對兩岸關係發展帶來較明顯影響。此外,“促統”與“保持現狀”的關係在2013年開始比較明顯地表現出來,藍綠在保持兩岸現狀上出現共識,但問題的關鍵是,維持現狀是不可能長久的,大陸方面要堅持終極統一的目標,這一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認為,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就需要建一艘大船,而不再是“摸著石頭過河”。他指出,兩岸經濟關係正處於一個新的重要“蛻變”階段,需建構更具前瞻性的目標與架構加以應對,推動兩岸經濟一體化作為今後中長期目標,構建統一大市場的中華民族經濟體應儘快提上日程。

  全國臺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志懷指出,2013年兩岸關係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政治互信得到進一步增強,兩岸政治接觸與對話的新模式也應運而生,“臺獨”在綠營的話語體系中開始淡出;同時,島內政治格局與朝野之間的角逐與較量複雜多變,國民黨內的“馬王之爭”與民進黨內的“兩個太陽”間的較量,將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産生複雜影響。

  今天的研討會由全國臺灣研究會主辦,海協會副會長兼全國臺研會副會長孫亞夫、國臺辦研究局副局長孫升亮等出席。(台灣網記者 趙靜)

海協會副會長兼全國臺研會副會長孫亞夫出席研討會。(台灣網 趙靜 攝)

全國臺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志懷在研討會上致辭。(台灣網 趙靜 攝)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