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周志懷:兩岸積極因素增多 臺政局或産生複雜影響

2013-12-16 15:1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全國臺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志懷在研討會上致辭。(台灣網 趙靜 攝)

  台灣網12月16日北京消息 今天上午,由全國臺灣研究會主辦的“2013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兩岸的專家學者回顧與總結了一年來的島內政局與兩岸關係發展,並就新形勢下保持與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全國臺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志懷在研討會上致辭,就今年以來臺灣政局與兩岸關係表達了看法:

  第一,2013年兩岸關係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兩岸政治互信得到進一步增強。今年以來,兩岸關係發展出現了更多的積極因素,為兩岸的互利雙贏創造了重要條件。馬英九等國民黨高層在涉及大陸政策方面時所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談話,表明兩岸在維護和鞏固“一個中國”框架、繼續擴大與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等方面出現了重要交集,這進一步增強了兩岸間的政治互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經歷了11月甘比亞與臺灣關係所引發的風波之後,兩岸的危機處理不僅更趨理性與成熟,同時也有助於鞏固兩岸間的政治互信。

  第二,兩岸政治接觸與對話的新模式應運而生。以今年10月印尼APEC的“張王會”為標誌,不再借助於白手套的、兩岸事務主管部門間的制度化聯繫、互訪、正式磋商與會談將會隨之浮上臺面,這必然會引發兩岸關係産生新變局,其影響格外引人關注。

  第三,兩岸民間政治對話邁出具有開創性意義的重要一步。首屆兩岸和平論壇10月成功舉辦,兩岸14家民間團體與學術機構以及120多位學者共襄盛舉,就諸多政治議題展開對話並達成許多共同結論,為共同破解兩岸政治難題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第四,“臺獨”這一詞語在綠營的話語體系中開始淡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持續深化,使“臺獨”空間受到壓縮。民進黨在兩岸交流問題上開始採取較為務實與開放的態度,謝長廷、陳菊再次登陸,民進黨與大陸交流的大門已難以關閉。特別是在首屆兩岸和平論壇上,新臺灣國策智商亦登陸參與民間政治對話,發揮了破冰效應。民進黨內某些有影響的人物也表示,民進黨如果重返執政,會和大陸一起努力,“維持和平發展的兩岸關係”。希望這不是個空洞的表態,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民進黨應進一步深入思考如何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參與者。

  第五,兩岸民間社會的互動與融合之路依然艱巨漫長。臺灣歌手張懸演唱會所引發的風波,觸動了兩岸彼此間的敏感神經,表明兩岸民間社會的互動,不僅是影響兩岸雙方政策走向的結構性因素,更是影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深層次問題。

  第六,島內政治格局與朝野之間的角逐與較量複雜多變,國民黨內的“馬王之爭”與民進黨內的“兩大個太陽”間的較量,將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産生複雜影響。

  海協會副會長兼全國臺研會副會長孫亞夫、國臺辦研究局副局長孫升亮出席了今天的研討會。(台灣網記者 趙靜)

  由全國臺研會主辦的“2013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今天在北京召開。(台灣網 趙靜 攝) 

海協會副會長兼全國臺研會副會長孫亞夫出席研討會。(台灣網 趙靜 攝)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