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謝明輝:簽訂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勢在必行

2013-04-12 09:1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華廣網今日刊載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的文章指出,兩岸經貿自然融合的結果,是兩岸社會融合的水到渠成。有鋻於此,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訂勢在必行。

  全文摘編如下:

  臺灣産業結構近10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服務業對GDP的影響越來越大,且趨於穩定,比重超過了70%。但臺灣服務業發展一直深受市場規模與發展空間的限制,導致競爭過於激烈,不利於企業的發展。隨著ECFA後續協商的深入推進、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的簽定以及臺灣開放陸資、陸客、陸生來臺,兩岸服務業的市場準入與雙向投資的限制將逐步解除。西進大陸成為臺灣服務業的主流。

  從産業結構上看,製造業為大陸的重心,服務業比重為40%左右,且主要集中于商貿、餐飲、倉儲等傳統服務業上,金融、電信、房地産、研發、資訊服務、物流等現代服務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未來大陸經濟要更上一層樓,勢必要往服務業方向發展,這也是兩岸服務業合作的重大機遇。

  在全球競爭壓力下,服務業産出效率的提高、産業結構的優化才能保有競爭力,臺灣服務業的創意、創新技術與人才培訓均行之有年,較有領先優勢,大陸在龐大的市場發展壓力下,産業勢必加速轉型,可以説兩岸合則兩利,分則兩害。未來兩岸合作舞臺上,服務業勢必成為主角,加強兩岸服務業的交流將是兩岸的重點,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海峽兩岸的經貿合作始於80年代。雙方的經貿往來以製造業間的合作為主,也就是説臺商製造業在大陸已耕耘了30多年。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可以向大陸的臺商提供更完整的資金流、物流、醫療服務,並配合臺商累積的經驗與成長特色發展生産性服務業,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因此除了發展大陸市場提升競爭優勢外,也能達到服務台商的目的。

  兩岸服務業貿易原訂去年底談完並簽署協議,但時程一延再延,如今已是4個月,仍未有明確簽約的時程規劃。日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接見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的亞洲臺商時,以“未來幾個月”來形容,似乎意味簽署協議時間可能滯後。儘管服務業貿易協議有其重要性和急迫性,兩岸也積極在協調,並安排數十個服務業別之主管機關對口討論,但不可否認的是,服務貿易屬於深度整合,原本不容易洽談,雙方的法令規章都必須與國際接軌才能完成合作,因此簽訂前的磨合是可以理解的。

  大陸市場已是全球商家必爭之地,特別是東亞地區,各國積極地與大陸洽談自由貿易協定(FTA),除了已有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中韓FTA與中日韓自由貿易區也在積極規劃,臺灣若把握不住與大陸簽訂的ECFA的競爭優勢,儘速完成後續協商,ECFA早收清單所帶給兩岸的經濟效益及自由化程度,很快就會被其他FTA追趕上。因此,兩岸應儘速進行服務貿易協議之簽署。

  臺灣服務業佔了臺灣7成的GDP以及接近6成的就業人口,不過資金與商業模式不足,服務規模小無法擴大格局,並且隨著臺灣製造業的大量外移逐漸失去了競爭力。如今,兩岸和平所帶來的大陸龐大消費力、巨大市場紅利直接呈現在服務業者面前,為其提供了廣大的發展空間,加上過去製造業在大陸的積累,以及臺商特有的企業文化,共同構成了兩岸服務業加深合作的基礎。

  “十二五規劃”將全力發展第三産業,也就是所謂的服務業。臺灣除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環境優勢外,先天上更有語言的文化優勢,服務可以更完善,因此兩岸服務業合作深化,除了打破臺灣服務業市場限制、服務大陸廣大臺商之外,亦能共同提升兩岸服務業整體素質。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簽訂,不但可各取所需,增進彼此商業繁榮度、增加就業力及經濟成長力,更重要的是兩岸經濟步上了統合大道。血肉相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兩岸經貿自然融合的結果,是兩岸社會融合的水到渠成。有鋻於此,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訂勢在必行。(謝明輝: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海基會顧問)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