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楊平:發展兩岸政治關係很有必要

2012-12-12 08:5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華廣網11日刊載江蘇省臺灣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平的評論文章探討兩岸發展政治關係的必要性,文章指出,兩岸發展政治關係緊貼兩岸關係發展現實,符合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需要。兩岸雙方坐下來好好協商,就發展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全文內容如下: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把發展兩岸政治關係提上議事日程,表示“希望雙方共同努力,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十八大報告這一誠懇希望是適時、合理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其對兩岸關係平穩進入敏感政治深水區、對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緊貼當前兩岸關係發展現實

  當前兩岸關係已進入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階段,處於一個關鍵性的戰略拐點,可説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需要認真的把握與處理。我們知道,經過近十年的發展、特別是2008年以來的突飛猛進,兩岸關係已進入敏感的政治深水區,由經轉政的壓力明顯增大,政治關係的滯後,已明顯妨礙到兩岸經貿及其他關係的發展。這些年來,兩岸秉持“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原則,擱置敏感政治議題,重點推動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特別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簽訂,標誌著兩岸在經濟、事務性方面的協作談判已經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英國廣播公司曾敏銳地評論道:ECFA的簽署是兩岸關係的一個分水嶺,兩岸從經濟整合走向政治整合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臺媒體評論認為,隨著兩岸貨暢其流、市場開放以及陸資在臺生根發展,兩岸政治敏感度下降,兩岸核心的政治關係已不得不碰觸,“ECFA將兩岸引往政治談判、邁向和平,已是約莫可以琢磨出來的方向”。的確,後ECFA時代,兩岸發展純粹的經貿關係的空間已經大大限縮,包括ECFA後續子協議的簽訂,如服務貿易、貨品貿易、投資保障、爭端解決等,都或多或少地牽涉到敏感的政治問題,使得“先經後政”的原則面臨發展政治關係的巨大壓力。在這種大背景下,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把發展兩岸政治關係提上議事日程,“希望雙方共同努力,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十八大報告的誠懇希望可説是審時度勢,恰逢其時,緊貼當前兩岸關係發展現實,為兩岸關係發展指明瞭方向,是十分睿智和必要之舉。

  符合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需要

  當前兩岸關係雖然取得了重大的階段性成果,簽署了18項協議,但都停留在經濟、事務層面,無法解決兩岸長期形成的一些根本性、結構性矛盾,兩岸諸多問題、固疾仍在,嚴重制約著兩岸關係的深化發展:兩岸政治立場南轅北轍,雙方雖都承認“九二共識”,認同“一個中國”,但具體認知上差異很大,國民黨方面強調的是“一中各表”,謀求“互不否認”甚至是“互相承認”,認同的“一中”內涵是“中華民國”,堅持“中華民國主權”地位,這與大陸的“一個中國”原則立場相去甚遠,需要雙方坐下來認真探討,化異求同,尋求合理的解決之道;兩岸政治互信不足,國民黨重新“執政”後,雖高度重視發展兩岸關係,但重點在經貿等非政治領域,對敏感的政治問題極為謹慎,不敢碰觸,兩岸政治、軍事關係沒有明顯進展,和平協議、軍事互信機制遲遲無法提上議程,其根源在雙方缺乏政治互信,國民黨對大陸積極推動發展兩岸關係心存疑慮。雙方政治立場南轅北轍、政治互信不足,不僅影響兩岸啟動政治協商對話,也嚴重阻礙兩岸關係的深化發展。由於政治協商、對話遲遲無法啟動,雙方在一些敏感政治議題上常常是各説各話,無法及時溝通接觸,消除誤解,尤其是臺灣特殊的政治生態,在居心叵測的黨派及政治人物操弄下,一件簡單的事情可能會被無限擴大化、複雜化,從而引發一場巨大的政治風波,使得兩岸原本不足的政治互信更加脆弱。臺灣方面十分在意的政治定位、國際生存空間以及與其他國家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等問題,兩岸若不能展開政治協商對話,這些問題都無從談起,徒添兩岸困擾,尤其是對臺灣極為不利。黨的十八大報告希望兩岸能妥善處理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符合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需要,有利於探討兩岸結構性矛盾、問題的解決之道,對臺方的一些政治需求獲得合理解決也是有利而無害的。

  臺灣方面應充分認識到啟動兩岸政治協商的重要性,從大局出發,積極響應中國共産黨十八大報告有關發展兩岸政治關係的提議,雙方坐下來好好協商,就發展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楊平:江蘇省臺灣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