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鄒德發:兩岸關係是影響海西區發展的因素之一

2009-05-18 09:13:00
來源:
字號

  臺灣《聯合報》16日發表署名文章説,大陸于海峽論壇開幕前夕,賦予海峽西岸經濟區對臺“先行先試”政策。“海西區”能否達到預期目標,以及對兩岸經貿關係的影響,值得進一步觀察與評估。

  文章認為,福建本來就有與臺灣“地緣近、史緣久、血緣親、文緣同、語緣通”的獨特優勢,順勢搭建“海西區”形成對臺經貿交流的前沿平臺,不但可以促進海峽東西岸的經濟融合,有利於增進福建整體經濟實力,同時更能在經濟交流“商緣廣”的基礎上增強臺灣人民對大陸的向心力與認同感。

  文章説,“海西區”政策體現出大陸決策者已將臺灣納入整個中國大陸的區域發展規劃,但發展前景主要還是繫於福建自身的增長能力。珠三角地區之所以可以形成大陸製造業的中心,是因為廣泛利用了香港這個亞洲區域金融營運中心所提供的生産者服務。同樣地,浙江、江蘇逐漸成為高科技産業群聚,還是得利於上海這個區域金融營運中心降低了長三角商品與服務的交易成本。因此,只有福建能掌握比較優勢,調整産業結構,才能在區域競爭的基礎上大力推進與珠、長三角經濟區和港、澳、臺的緊密合作。

  而兩岸關係發展是影響“海西區”發展前景的另一項因素。大陸經濟崛起,成為世界工廠與最大潛力的消費市場,臺灣産業外移大陸已不限傳統産業,近期反以資本、技術密集高産業為主。此為經濟規律,政治力雖禁而未得。臺灣與其被動擔憂産業空洞化、經濟邊緣化,不如主動積極參與大陸發展契機與市場,利用彼岸相對質優價廉的豐沛勞動力與廣闊市場,達到兩岸共存共榮發展。(作者:鄒德發,臺灣快餐餐飲協會顧問、廈大經濟學博士)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