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兩岸民間大交流成為首屆海峽論壇共識

時間:2009-05-18 08:1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廈門5月17日電 題:推動兩岸民間大交流成為首屆海峽論壇共識

  新華社記者 許雪毅

  首屆海峽論壇大會17日在廈門舉行,合力推動兩岸民間大交流、大融合、大發展成為普遍共識。與會人士認為,海峽論壇為兩岸同胞特別是兩岸基層民眾的交流與互動開闢了更大空間。

  “兩岸民眾今天齊聚海峽論壇給予我們一個啟示:兩岸關係的轉變,根基在民間,動力在人民。兩岸關係的走向要順應兩岸人民的共同意願,兩岸關係的前途也掌握在兩岸人民的手中。”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説。

  此次論壇由兩岸50多個部門聯合舉辦,來自兩岸的上萬名人士參加,臺灣25個縣市、20多個界別全都派出了代表,規模之宏大、內容之豐富、代表性之廣泛前所未有,可以稱之為兩岸交往史上的一個創舉。

  “兩岸之間的活動像這樣的論壇,恐怕以前沒有這麼多基層民眾的參加,以臺中市來講,這次就來了45位里長。”臺灣臺中市市長胡志強在大會致辭説,基層民眾的參加非常有意義,我們同文同種,一個文化,一個歷史,一個血緣。兩岸之間的基層交流一定要繼續推動,繼續擴大,民眾之間的交流是真正的交流。

  臺灣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此次以個人身份前來參加海峽論壇。他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過去長期主張兩岸應該有更多的交流、更大的開放。

  “海峽論壇應運而生。我們非常希望兩岸同胞在新形勢下,能夠大交流、大融合、大團結。”王毅在17日為出席論壇的臺灣嘉賓舉行歡迎酒會時表示,海峽論壇的舉辦稱得上是“天時、地利、人和”。隨著兩岸關係呈現新局,兩岸同胞渴望交流的願望強烈迸發出來,加強兩岸交流、促進兩岸合作得到兩岸民眾的大力支援。

  “我是代表農民過來的。”臺灣省農會常務監事蕭景田在論壇大會上接受記者採訪説。這位祖籍福建漳州的臺灣地區民意代錶帶著濃重的閩南話腔調説,自己前幾次到大陸來都是旅遊,這次不一樣,“最主要是想看看農業這個區塊,在兩岸合作方面有什麼商機。”

  “臺灣農民創業園的增多對我們是有好處的。臺灣很多農業産品已經趨於飽和,往大陸發展才有前景。我們也可以為大陸帶來先進技術和資訊,兩岸優勢互補。”在福建莆田市仙遊縣創業的臺胞童來成説。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政治研究所副所長陳星説,以擴大對臺産品採購而言,從以往的蔬菜、水果,延伸到臺灣工業消費品、日用生活用品等幾大類,所受益的人群從臺灣中南部農民擴大到臺灣各界民眾。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教授説,兩岸民眾通過海峽論壇這樣包容性大的平臺進行交流,各方面的聲音都能得到展現,這有助於兩岸民間進一步加深了解,增進感情,達成共識,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建立在紮實的社會基礎之上。

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海峽論壇BBS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