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交流的最強音來自民間

時間:2009-05-15 08:30   來源:台灣網

 

5月14日,工人在裝點廈門會展中心廣場。(圖片來源:新華社)

  台灣網5月15日消息 時評:《兩岸交流的最強音來自民間——寫在海峽論壇開幕前》

  備受關注的海峽論壇將於今天拉開帷幕,來自臺灣各界別和各縣市的8000多人,以及來自臺、澎、金、馬地區的20多個新聞機構將參與和記錄這場兩岸開展民間交流30多年來最大的盛會。

  據國臺辦發言人楊毅介紹,海峽論壇是為加強兩岸普通民眾交流專門打造的一個新平臺,突出的是民間性、廣泛性,強調的是平等參與和互動。可以想見,這場以“擴大民間交流、加強兩岸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為主題的交流活動,必將為兩岸人民提供一個了解對方、其樂融融的大平臺,讓兩岸民間交流再開和諧之花。

  毋庸質疑的是,兩岸交流這首和諧樂意的最強音一直都來自民間。即使是在政治對立的年代,民間往來的步伐也從未停止過;而近一年來,民間力量更是無處不在,比如大陸居民赴臺遊,比如“三通”從基本實現到全面實現……哪一個,不是民意所指、民心所向呢?

  海峽論壇的舉辦,無疑順應了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島內各界紛紛對其寄予厚望,媒體更是高度關注,認為“海峽論壇將是一個超大規模的兩岸民間交流平臺,以這種全方位交流為基礎,臺灣海峽一帶可能衍生為一個‘共生’的經濟區”。

  將代表中國國民黨率團參加論壇的國民黨副主席朱立倫表示,希望通過民間交流活動,增進兩岸民眾相互溝通和了解;同時,通過企業界由下而上形成合作共識,為未來兩岸政策提供參考,共同抗擊金融海嘯,提升整體競爭力。

  新黨主席郁慕明也認為,兩岸無論何種交流,更需要基層業界和民眾面對面交流,並提供實際參考意見,才能最終形成自下而上的兩岸政策。

  “臺旅聯”理事長姚大光表示,日前兩岸兩會已順利簽署定期航班、金融合作、司法合作等三項協議,並就陸資來臺發表共同聲明,即將舉行的海峽論壇為相關業者從民間基層角度來深入探討這些議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高雄縣農會總幹事蕭漢俊表示,海峽論壇突出民間和基層的特點,將給兩岸農業交流合作提供一個新的平臺,有利於未來兩岸農業攜手做大做強。

  胡錦濤總書記寄望為兩岸民眾謀福祉,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亦曾在南京寫下“人民最大”。兩岸交流所行之事,歸根結底都是從“民心”出發,並最終還益於民。向民間層次紮根的海峽論壇讓兩岸人民走到了臺前,在當下“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時期,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必將推進兩岸交流合作更加穩固、紮實,讓兩岸交流邁出的步伐更大更深遠。 (趙靜)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