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楊偉中:“民間國是會議”只會淪為假議題

2009-02-24 08:54:00
來源:
字號

  臺灣《蘋果日報》24日發表署名文章指出:民進黨和臺聯黨主辦的“民間國是會議”落幕了,如果就一個“政策論壇”來説,的確是有深度的活動。主題從臺灣民眾最切身的議題出發,主講者來自前政務官、社運和學界,各有其經驗與觀點,馬英九當局是該認真對待。但就政治效果來説,其實完全看不出這場會議能達到什麼政治目標。民進黨的公職明星也少有人全程參與,認真程度甚至比不上到會聆聽、會後還和與談者請益的“勞委會”王主委。

  文章説,兩個主辦政黨,一大一小,一個説要“內閣”下臺,一個説要罷免馬英九,不但都做不到,兩黨間也毫無共識,只是暴露在野黨缺乏政治戰略的窘境。只有許信良一以貫之的提出了“大聯合政府”的主張,但似乎沒有民進黨人認真理解與響應。有人説,研討結論將成為未來街頭抗爭訴求,如果一個會議的層次僅僅在此,其實不辦也罷。缺乏政治戰略支撐的“民間國是會議”只會淪為假議題、大拜拜,就像民進黨最近許多的討論一般。

  先前民進黨宣稱要搞社會運動,又説要街頭路線和議會路線並進,最後底牌翻出,原來是要推動“全民保臺”,這是不折不扣的政治運動,頂多是夾雜一些社會議題的政治行動,哪是本于基層大眾利益出發的社會改革運動?何況民進黨執政8年,雖然不是沒有進步性的施政,不過民進黨早在執政前,基於選票考慮,就已逐漸和社運保持距離,宣稱要揚棄“反商情結”,執政後更是和權貴富豪深相結納,扁家弊案已經説明瞭一切。難怪有“民間國是會議”的參加者認為,民進黨很多對國民黨施政的批判是在自打嘴巴。民進黨説要搞社運,恐怕只是在沒有選舉的時候辦辦課外活動,並無法真正取信於民。

  至於“議會路線”,且不説民進黨的“國會”空間早已被自己威權領袖所推動的“國會”減半與小選區制封死,短期內根本難以在“國會”內撼動國民黨當局,民進黨首先該做的恐怕還是檢討自己過往的“議會路線”。因為陳水扁不正是民進黨“議會路線”的總代表嗎?最早成立的“專業國會辦公室”、問政揭弊最優秀的“立委”、透過選舉奪得“首都”以至於全臺執政權的政治領袖,但何以當年一枝獨秀,如今深陷貪腐弊案,民進黨領導層至今從未反省交代。

  其實,街頭施壓也好,議會鬥爭也好,都僅是工具,要談路線得先確立政黨的“基本價值”。如果一個政黨遇到失業勞工説一套話,和財團巨富交陪講另一套主張,或是對死忠群眾大喊激進“臺獨”,一轉身自己的政客公職就往大陸跑,這樣的政黨又豈能浴火重生?

  文章最後説,一些名嘴喜歡大談民進黨該與陳水扁切割,嚴格説來這也是假議題,一方面早已錯失切割時間點,一方面也沒多少民進黨人現在還真心擁抱陳水扁。民進黨該切割的是自己的政治包袱:搖擺的價值立場、在“陳水扁化”後就逐漸淪喪的黨內民主、人頭黨員和派系綁樁等至今無解的黨內金權遊戲。唯有真正重建民主與進步價值,這個最大的反對黨才有生機。(作者楊偉中,為臺灣政治評論與社運工作者)

 

更多精彩評論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