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學者:扁走極端將導致臺灣安全突破臨界點

2007-12-24 15:49:00
來源:
字號

  臺灣資深政論家孫慶余今天在《蘋果日報》撰文説,看到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接受某電視專訪的後段,覺得林義雄越來越有智慧及高度。他的談話基調就是不要極端及武斷,“要給政治對手留下餘地”。與其責罵國民黨不進步,不如期待、鼓勵它進步;與其堅持自己全部正確,不如從對手及社會的批評中反省;只要對臺灣前途有助,不要關閉任何選擇。他最後還引用杜斯妥也夫斯基的話,闡揚寬容、慈悲、希望、祈禱、忍受苦難的正面價值。 
 
  賴斯已下最後通牒 

  與林義雄相較,主持人純然是“商業臺獨”,一心一意消費“臺獨”。他不斷試圖誤導林義雄,引向“臺獨”及藍綠對抗。這樣邪惡而膚淺的心靈,在林義雄人格之光面前, 顯得可笑可鄙。可悲的是,次日“獨”派大報報導林義雄這項專訪,智慧及高度都不見了,變成“不要給政治對手留下餘地”。這也是一種商業“臺獨”,亦即只顧選票及閱報率,不顧後果。

  文章指出,商業“臺獨”固然是媒體競爭的亂象,更是扁當局有意誤導的亂象。兩台一報一批主持人及名嘴,不過是陳水扁意志的分身。他們的任務就是狂推急“獨”,煽高藍綠及兩岸對抗,不惜引發動亂,無論民主“內戰”或反美抗中都好。美國在臺人士認為陳水扁“從未停止選舉,從未開始‘治國’”,美國在臺商會領袖認為臺灣搞“變態政治”,這些話都指出一個危險現象,即不給政治對手留下餘地。

  美國、大陸、臺灣的在野黨、“中華民國”都成了急“獨”派的政治對手。陳水扁要消滅“中華民國”,要搞去“大中至正”牌,要撤慈湖衛兵,乃至要推動“入聯公投”,無一不是不給政治對手留下餘地,讓各方退無可退,被迫反戈一擊。美國國務卿賴斯聲明“入聯公投是挑釁政策”,等於向臺灣下了最後通牒,也就是再不停止,扁當局必須後果自負,包括北京動手、美國撤僑、美國不介入扁當局挑起的任何兩岸危機! 

  多元社會必須妥協 

  “獨”派及扁當局一直揚言美國不會放棄臺灣,臺灣安全是美國重大利益。但他們從未弄清臺灣安全是什麼意思。對美國來説,扁當局的“入聯公投”就是臺灣安全最大變數,“入聯公投”既無必要,公投的後果也超出入聯,而涉及“統獨公投”,現狀將因此變化,為了維持平衡,美國只好移向大陸,而任何移向大陸的行動,都意味兩岸原有平衡的喪失。扁當局不給政治對手留下餘地的極端行為,最終是造成臺灣安全突破臨界點後的無可挽回!

  文章最後説,以賽柏林畢生一再強調,某些政治、社會、道德價值觀是無法強求一致的,必須留有選擇餘地,也就是給自己及給他人留下餘地,“多元化的社會,不能回避妥協,妥協是必須的,如果無法達成妥協,可以用交換方式代替。”而扁當局什麼也不妥協,什麼也不交換,只想蠻幹。其後果將如以賽柏林説的:“人們以為要做出完美炒蛋,必須不惜打破雞蛋。一旦形成打破雞蛋的習慣,就無法停止了,結果雞蛋全打碎,蛋也沒有炒成。以狂熱方式推動終極目標,只會帶來災難、流血、殘酷壓迫。”

 

編輯注:

  以賽柏林(Isaiah Berlin),亦翻譯成以賽亞伯林,20世紀最傑出的自由主義思想家之一。著有《俄羅斯思想家》《自由四論》。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