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南方朔﹕政客用邪惡掩飾敗壞 遭罪的還是民眾

2007-12-10 11:17:00
來源:
字號

  南方朔:邪惡者只用邪惡來掩飾自己的敗壞,要用群眾的沉淪來裝扮自己權力的無所不為。
  
  臺灣著名政論家南方朔今天在《中國時報》發表文章説﹐“大中至正”和“中正紀念堂”的拆牌野蠻荒誕劇終於成了過去。而非常好看的乃是開車把記者撞成重傷的彭盛露乃是民進黨的未繳黨費失聯黨員。因而無戲可唱,如果這個人是個什麼外省老芋仔(老頭)之類的人物,我們看著吧,更亢奮、更煽動的拆牌續集,必將在一片鼓噪聲裏把整個臺灣全都淹沒了! 

  而這早已是臺灣人所共知的事實了。打從去年的北高兩市選舉起,一直到明年“一一二”“立委”改選,“三二二”“總統”大選,“批蔣”和“清算”早已成了既定的策略手段。從中正機場改名,中正紀念堂改名拆牌,兩蔣浮厝(編輯:浮厝 俗稱丘子。即用磚石將棺木圍砌于地上,暫不入土歸葬)迫遷,到“國民黨殺臺灣人不只一百十二萬”,“國民黨挖國産給老芋仔,挖掉台幣一兆一千億”;再到“二二八究責條例株連三親”等,最後到明年“二二八”的搞三百萬人群眾運動,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精打細算過的戲碼。只有在批蔣清萛裏,才可以借此鼓動出族群對立的亢奮,而亢奮的嗜血性確有短期填飽肚皮,轉移不滿的效果。 

  文章指出,臺灣當權者的這種政治操縱模式,會在臺灣逐漸自由民主化的過程中出現,其實一點也不讓人訝異。自由民主確可打開一個社會的許多空間,但歷史卻經常有其嘲諷性,那就是空間擴大了,最先搶進日程表的通常都不是進步提升的力量,而是詭譎邪惡這種被深埋在人性底層的元素。過去這幾年隨第三波民主裏邪惡的問題日益嚴重,對邪惡問題的研究也開始興起,這方面的一些分析與觀察,倒是很值得我們警惕。 

  當代研究邪惡問題的學者,美國布南迪斯大學教授羅逖(AmelieO.Rorty)在《邪惡的諸多容顏》裏即指出,邪惡與貪婪敗壞共生,最後邪惡成了掩獲貪婪敗壞的手段。當有權力的人掌握權力後,最先的行為通常都是貪婪敗壞,而當這種貪婪敗壞已無法避免的表面化,這時候邪惡這個心底深處的力量逐開始發揮作用。他開始為自己的貪婪敗壞尋找卸責出口,於是同中求異、陰謀、仇恨等一切可以派上用場的工具都成了他的護符,而一旦這種手段奏效,他的心就會愈來愈硬,最後會將本來只是卸責手段的邪惡技倆內化成一種自我欺騙,自我神聖化的信念,這就是羅逖教授所謂的“邪惡溜滑梯”,它很快就讓人的本性滑到底。人類的第一起邪惡是《聖經.創世紀》裏的該隱殺其弟亞伯。人本來就應該照顧自己的家人,當該隱因為對兄弟亞伯的嫉恨而敢於大聲説出“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這已是溜到了邪惡滑梯的底點。這正如同政治人物本應是看守同胞的,當他把同胞的仇恨對立變成自己的政治資産,這也是邪惡滑梯到了底! 

  因此,文章説,邪惡之所以可怖,乃是邪惡者在敗壞了自己時,也一併將邪惡像塵埃般撒布到更廣大的社會空氣中。邪惡在習慣化之後,會把父母教我們的正直與善良棄若糞土,並以“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沾沾自喜,這乃是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所瓦澤爾(MichaelWalzer)所謂的“臟手政治”。而我們不能否認,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的政治在某些特定時刻確實會在人們嗜血的亢奮中得到僥倖的勝利。問題在於所有此類勝利都不可能像馬基維裏所相信的“手段被咀咒,結果受歌頌”,而是當邪惡受到鼓勵,人民就會遭到懲罰。今天的臺灣老百姓不就正被懲罰嗎?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