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網評:藍綠兩黨兩岸政策之“緩急論”

2015-02-03 09:1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二、民進黨“不急”背後有隱憂

  蔡英文自去年重新擔任民進黨主席以來,對兩岸關係的新論述除了那句著名的“只要民進黨贏,中國的對臺政策必將跟著民進黨轉”以外,就是在今年1月21日其上任後首次重啟的“中國事務委員會”上提的“三個有利”與“三個堅持”,但這場會議並未觸及核心的“九二共識”問題,所以她的表態仍被外界譏為“欠缺實質意義”。蔡英文選在“九合一”大勝後、國民黨新主席剛出爐之際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顯然是意識到了兩岸話題對於民進黨的急迫性,但會議唯一的具體決議,只是建議民進黨執政各縣市參考高雄市政府設立兩岸小組的做法、建立處理兩岸事務的機制,至於兩岸政策部分,則延續以往立場不做調整,還有民進黨內高層放話稱,等大陸透露對臺政策的基調後,民進黨才會定調兩岸政策,不會先掀底牌。對此,臺灣《中央日報》嘲笑説:此種論調反映了民進黨根本不懂大陸、不懂大陸對臺政策,所謂“大陸對臺政策的基調”,近10年來一直都是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民進黨自稱先不掀底牌,恐怕是無牌可掀。

  其實,回顧民進黨1986年創黨以來的歷史,其所謂的“中國政策”可説從未存在,因為其兩岸關係的論述一直都是以零碎片斷呈現;時至今日,“臺獨黨綱”依舊在民進黨的神龕上,“正常國家決議文”依舊列入黨綱黨章目錄。蔡英文自去年5月重任民進黨主席以來,一直“冷處理”兩岸政策,直至“九合一”勝選後重啟“中國事務委員會”運作,讓我們看到了她的努力,也看到了她在處理兩岸政策方面的投機心態。面對勢不可遏的兩岸交流,蔡英文想通過推動城市交流來開展與大陸的全面關係,但城市交流絕不等於兩岸交流,她在會議中指責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急切躁進”、“缺乏風險管理”,便表明瞭不打算改變現有立場的態度。

  雖然現在距離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還有1年時間,民進黨仍有調整兩岸路線的空間和機會,但臺灣政壇對此並不樂觀,即使民進黨內的主流黨意也認為,民進黨不需調整兩岸政策亦能勝選。但該黨內也有另一派認為,如果再不改變立場,非但不可能如國民黨一樣與大陸建立正常交流關係,一旦執政兩岸和平框架還可能崩解。陳水扁當局時代的陸委會副主委童振源即持此看法,他認為民進黨應當在可能重返執政之前,務實地完成兩岸政策轉型的工程,操持主動地位。國臺辦也多次指出:我們對民進黨的政策是一貫的、明確的,堅決反對“臺獨”的立場是堅定不移的,民進黨只有順應歷史潮流和民意,放棄“臺獨”主張,才能在兩岸關係上找到出路。所以,民進黨即使在2016年再度執政,大陸亦絕無可能如蔡英文所説“朝民進黨的方向調整”。蔡英文對兩岸政策調整的心態遠不如外界那樣著急,但這背後的隱患也日益明顯。如何證明自己有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如何讓臺灣民眾相信,民進黨既可以贏得選舉,也可以為臺灣贏得未來,仍是蔡英文的最大挑戰之一。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