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垃圾分類交給誰?

2018年04月26日 13:11:00來源:台灣網

  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裏讚,建議對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進行專門立法,以立法引導和推動生活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3月13日新華每日電訊)

  據統計,我國每年可利用而未利用的廢棄物的價值高達250億元,全國生活垃圾堆存侵佔的土地資源面積已經多達5億多平方米。顯而易見,對垃圾進行分類已是迫在眉睫,想要將垃圾分類落到實處,針對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進行專門立法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究竟要將垃圾分類交給誰來做,是需要我們仔細思考、細細斟酌的問題。

  中國人口基數龐大,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一個漫長的推廣過程。如果想要從普通老百姓“扔垃圾”這個環節就開始對垃圾進行分類,那麼不論是前期的宣傳教育,還是實施過程中的監察管理,包括垃圾收集到位後的後期處理過程,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況且俗話説得好,打江山易守江山難,推廣垃圾分類是一場持久戰,推廣以後如何維持也是一個大問題。

  垃圾分類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近年來,我們也對垃圾的分類回收做了一定的宣傳,也有不少分類回收垃圾箱悄然出現在大街小巷,時時刻刻提醒著人們要將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電池”,但卻收效勝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很多人從小就沒有養成將垃圾分類存放、丟棄的意識和習慣;另一方面,在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和指導的前提下,一個普通老百姓很難分清楚到底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能回收的。

  這裡我們不妨換一個思路,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普通老百姓不能再段時間內弄明白如何將垃圾分類,那如果先對一部分人進行專業培訓呢?我們可以先將生活垃圾收集到固定的垃圾站,然後由這些經過專業培訓的人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是否更加可行?

  同時,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垃圾自動分類也不是不可能。我們也可以先用機器對垃圾進行一個粗略的分類和簡單清理,然後再人工手動將垃圾進一步細分,最終實現生活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總之,若想讓所有人都掌握垃圾分類技巧實在太難,但建立一個專業的垃圾分類部門,專職負責垃圾分類是一個相對簡單、可行的方法。(台灣網網友:赤松子)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