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羞墻”扯下三塊“遮羞布”

時間:2012-12-04 14:47   來源:台灣網

  漳縣位於甘肅省定西市南部,是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衝,也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近日,人民網記者從漳縣境內212國道經過時發現,沿線的部分村莊在路邊豎起了一堵堵高約兩米、用琉璃瓦裝飾的墻,將路邊農戶的房屋遮擋住,部分墻體已經刷成白色,村民稱“給過路領導看”。(12月3日 人民網) 

  官員們掩耳盜鈴之“羞”。儘管村民們一眼就看出來,這堵遮擋農戶破敗房屋的墻是“給領導看的”,但官員卻表示,“這是整治村容村貌,新農村建設,我們這裡部分群眾剛脫盲,對這個做法認識不到位,理解不到這個層次”。簡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一個衣衫襤褸的落魄者,僅在外面套了一件筆挺的西裝,就有“層次”了?如此熱衷掩耳盜鈴的官員們哪,裝傻給誰看? 

  村民們衣不蔽體之“羞”。作為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國家投入的財政資金扶貧項目肯定不少,但隨之而來的是問題是,當地群眾卻沒有落到什麼實惠,到是被根本不實用的“遮羞墻”遮在其中。如此欺上瞞下的“形象工程”,其實已經不是“打腫臉充胖子”了,虛假虛弱、官僚主義的背後,是在糟蹋國家財政和老百姓的託付啊。遮了領導的眼,卻遮不住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貧窮之“羞”。儘管這些村屋是官員們眼裏的眼裏的“醜”,但卻是老百姓的真實生活環境。他們每天生活在其中,個中酸辛豈是走馬觀花的領導可能想像的。 

  領導們走馬觀花之“羞”。同時,“遮羞墻”也暴露了很多官員“走馬燈”式的檢查。試想,如果上級領導能夠不浮于表面文章,而是腳踏實地,深入群眾,那麼這樣的“遮羞墻”還會有市場嗎?記者實地調查時就注意到,坐在車裏向兩邊望去確實是一派新農村的景象,而只要站在車頂,墻內農戶破敗的房屋和院墻就立馬可見。視察的領導們若能走下車來,走進墻內,“遮羞墻”必然會不攻自破了。 

  村容可以粉飾,貧窮卻不能!妄想用“遮羞墻”的美麗外表來遮掩臟亂落後的面貌,起不了任何實質性的改變,不過是滿足了某些官員短暫的視覺上快感。因此在抨擊這種弄虛作假的官場風氣的同時,那些上級領導的官僚作風也該歇歇了。(台灣網網友 王勇)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