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搭臺,經濟唱戲”唱的全是悲劇

時間:2012-10-18 13:24   來源:台灣網

  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家鄉山東高密政府準備投資6.7億元打造旅遊帶,包括莫言舊居周圍的莫言文化體驗區,紅高粱文化休閒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在紅高粱文化休閒區,將花千萬元種植萬畝紅高粱,莫言老家所在轄區管委會主任范琿表示“賠本也要種”。(10月18日《新京報》)

  山東高密的做法,不僅讓人反感,更讓人覺得擔憂。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高密政府出頭搞點慶祝活動,尚屬情理之中的事情。若是莫言因為獲獎,變成了地政府唱經濟大戲的舞臺,筆者估計在這個戲臺上,唱的全是莫言的悲哀、時代的悲哀、民族的悲哀。

  當然,筆者認為這是莫言的悲哀,更多是從一個文學愛好者的角度出發,在談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未必要代表莫言本人,向高密政府表示抗議。長時間的積澱,才是一個文學家最大的財富。雖然莫言得到了諾貝爾文學獎,但是這並不能説明莫言已經抵達取得藝術最高成就。我們要是尊重莫言,愛護莫言,就應該讓他保持清凈,不要讓他陷入世俗紛爭,妨礙他繼續創作的步伐。

  在“文化搭臺,經濟唱戲”號角聲中,許多身前清凈的名人,死後全成了拉動經濟增長的寶貴資源。他的塑像被他的後裔置於最顯眼的地方,他的身影被他的後裔列印在各類宣傳手冊上,甚至連他的名字也被的他的後裔與許多商品聯繫在一起。這些名人,他們生前得到的尊嚴,在他們回歸泥土之後,全成了後人招來生意的誘餌。中國歷史悠久,理論上有很多名人,可以再為自己的後裔“發揮餘熱”。可是,理論上的數量總不能滿足現實的需要,因此當代有許多名人,他們還未入土,便要“發揮餘熱”了。顯然,作為中國籍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也可以在他沒有入土之前,便為家鄉的經濟建設“發揮餘熱”了。

  許多名人成了發展地方經濟的名片。其實,這不僅會“矮化”名人存在的其他價值,也會“矮化”整個民族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優秀的民族不僅要擁有先進的物質文明,更需要佔有先進的精神文明。自鴉片戰爭之後,中華民族落後於人的地方,不只是自己的物質文明,更有自己的精神文明。因此,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道路上,物質文明以及精神文明都是我們追求的對象,我們不能做厚此薄彼的選擇。我們只從字面上看“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傳達出來的資訊,便能明顯的感覺到,文化只是隨時準備著為經濟獻身的小角色,物質文明在很多政府官員的眼中要遠遠重於什麼精神文明。

  現在,山東高密的官員們,也許正在忙著籌劃搭臺唱戲的大事。可是,筆者又有另一種擔憂,擔憂誰會來觀看這場經濟大戲。自改革開放以來,“文化搭臺,經濟唱戲”老百姓看的多了,估計對這樣的大戲也沒有多大的興趣,何況這樣的大戲本身也沒有多少看點。相關負責人表示,賠本也要幹。筆者估計他是沒有做出細緻的考慮,要是真做了細緻的考慮,辨明可能實現的經濟回報,估計再也不會有那麼堅定的態度。 (台灣網網友 馬振國)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