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莫言獲獎還是中國獲獎?

時間:2012-10-12 14:01   來源:台灣網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終於花落中國,中國的作家莫言獲得此項榮譽,昨晚開始莫言不再“莫言”,各種聲音在世界的各個地方鼎沸了,是中國獲獎?還是莫言獲獎?

  這個問題看起來腦殘,其實有著微妙的差別。諾貝爾獎給莫言的頒獎詞,是這樣的:莫言“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rs folk tales ,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這就有兩個方面,一是文學的創作方法而言,莫言走了一條和我們正統教育不一樣的道路,我們正通教育傳給我們的是現實主義——革命的現實主義,這就和魔幻現實主義有差別,革命的現實主義作家們,還沒有人獲得諾貝爾獎,儘管前蘇聯等社會主國家出現了一大批著名文學家,但是這項殊榮沒有花落革命現實主義作家頭上;其二莫言的內容是民間故事,又標明人家看中的是莫言作品中表現出來的中國的民間問題,似乎和官方無關,那麼是什麼民間故事呢?

  諾貝爾獎評委之一有這樣的評價:法新社援引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彼得英格倫的評價稱,通過諷刺手法的運用,莫言讓讀者從書中閱讀出社會的陰暗面,因為這個原因,他的作品也被認為是粗俗而淫蕩的。“莫言書中所寫的故事是我聽到的最恐怖的故事。” 

  儘管莫言的作品很有看點,但是他的看點似乎都集中在中國民間人與人之間的“性”上,就像那位評委所言,他巧妙地避開了一些東西,又巧妙地融合了一些東西,這都和百年來中國發在現實的歷史背景契合,這是莫言作為文學家的能耐,文學就是人學,人學離不開性,中國作家中寫性的最突出的,可能除了執著的莫言,還有沈從文,可惜沈從文沒有趕上莫言的好機遇,陳忠實儘管也寫,沒有莫言有耐心。

  但是,有人不這樣認為,中國作協給莫言的賀詞,可以代表中國官方對莫言獲獎的態度,是這樣的:莫言對祖國懷有真摯情感,與人民大眾保持緊密聯繫,潛心於藝術創新,取得了卓越成就。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莫言一直身處中國文學探索和創造的前沿,作品深深紮根于鄉土,從生活中汲取藝術靈感,從中華民族百年來的命運和奮鬥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獨特的民族風格, 

  這個賀詞看出了官方的激動,但是溢美之詞也是很明顯,莫言的作品與人民大眾保持聯繫不假,能説莫言處於中國文學探索和的前沿嗎?能説他獨特的民族風格嗎?前面一個問題莫言自己有了很好的詮釋,莫言的創作深受福克納和馬爾克斯作品的影響,而這兩人的作品是西方主流文學認可的,因此聰明的莫言根據自己的特點,率先走進了世界,但是不可避免的讓世界看到莫言背後中作作風和中國氣派的背影,莫言自己的話是寫了中國人民的生活,而讀者看到的就是中國被禁閉很久而又生機勃勃的性生活。

  至於“有力地拓展了中國文學的想像空間、思想深度和藝術境界”。這句話應該是給中國文學頒獎的頒獎詞,可惜決定諾貝爾獎的幾個老頭子頭暈眼花,而且很吝嗇,至少目前還沒有看到給中國的希望。莫言獲獎畢竟是件高興的事,今夜無眠,大紅燈籠高高挂起,謝謝莫言帶給我們的興奮!(台灣網網友 肖勇)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