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才有勞動光榮

時間:2013-05-03 14:46   來源:長江日報

  昨天是五一國際勞動節。每年的這個時候,勞動者都是關注的焦點,我們讚美勞動、謳歌勞動者、呼籲保障勞動者權益。

  站在勞動者的共同節日的角度,重申勞動的價值,為勞動者精神所感,向勞動者致敬,有著必要而特殊的目的。不過,如果回溯它的來歷,這個以工人爭取權益為開端的紀念日,同時有著更深層的意義。

  與權益相關的國際性節日並不少見,包括勞動節在內,還可以看到如三八婦女節、六一兒童節、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等。他們起于某個推進權益的具體行動,並在此後固定下來,成為持續宣揚尊重權益的標誌和新起點。也就是説,在慶祝之外,這些節日更為重要的意義在於,堅持不懈地為爭取人的基本權利而努力。從更廣泛的層面來看,其背後的權利本質,超過了為特定群體聲張特定權益。

  單就勞動者權益而言,相關問題以不同形式呈現。就業歧視、薪酬福利標準過低、窘迫討薪、職業病不被承認等情形不時見諸媒體。與之對應的,是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完善,或者具體條文難以落實。然而,上述問題算不算特殊呢?可以看到,由於問題的同質化,雖然表現形式或有不同,但類似的狀況幾乎可以照搬到另一個群體上。

  這意味著,我們今天再談勞動者權益,不能局限于作為群體類別之一的勞動者。唯有看到權益的普遍性——對權益保護的普遍性,權益被侵害所造成影響的普遍性,充分認識當下個人權利的處境,進一步明確人的權利在國家、社會應處的位置,才可能擺脫勞動者權利保護上的諸多困窘。

  人的權益不只有勞動一個維度。一方面,必須承認,任何進入勞動關係中的個人,都享有就業、取得報酬、休息、安全衛生保護等特別的權利;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勞動的維度之外,每個人還處在其他社會權益架構之下,擁有其他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權利。教育、醫療、居住等生存保障性福利廣覆蓋的目的正是基於此。

  在這個意義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體面勞動”,不僅落腳于勞動者身份擁有者的體面。放在作為基本精神需求的尊嚴層面,體面是一個人生存、生活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和動力。勞動光榮不只是一個人在生産、幹事業時的身心狀態,其本質是國民在國家和社會的身心狀態,是有夢想、有機會、有奮鬥的自然而舒展的精神狀態。

  “以人為本”已植入我們國家發展理念中。“以人為本”回答的並不是什麼是世界本原,而是回答在我們這個國家什麼最重要、什麼最根本。人是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發展的根本動力,一切為了人,一切依靠人,這就是以人為本。正是因此,以人為本,生命才能得庇護、權利才能得保障、夢想才能得實現、生活才能得幸福。

  “勞動者”背後是“人”這個概念。可以説,作為權益整體的一部分,勞動者權益就像國民權利的一個窗口,“努力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擲地有聲的宣告其實就是對維護國民權利許下的承諾。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以人為本,才有勞動光榮。勞動光榮,創造之泉奔涌不息,國家的發展、人民的生活,一切才有未來,才能夢想成真。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