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是讓勞動者分享改革紅利

時間:2013-03-12 15:27   來源:台灣網

  中國的城鎮化是件世界級的大事。它不僅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更如諾貝爾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所説,將成為影響人類21世紀發展的大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中國城鎮人口達到7.12億,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52.57%,達到世界平均水準。(3月12日 《中國經濟週刊》)

  中國發展至當下,隨著勞動類型的不斷洗牌,以及人們對於生活品質的自我追求增加,使得城鎮人口增長和比重上升,農村人口減少和比重下降,這構成了中國城鎮化的雛形。放在世界範圍來看,城鎮化是世界各國工業化進程中必然經歷的歷史階段,當前,世界城鎮化水準已超過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而中國的步伐已然趕上。

  中國的城鎮化,更多的任務在於把數量龐大的流動勞動力真正的轉化身份,讓他們與城市人口同享對等的福利。在生活中,處於城鎮和農村之間的夾縫人群,在社會日益發展的當下,卻對自己的定位産生模糊的感覺。他們工作是在城市,為此付出汗水和青春,然而由於二元化的身份劃分,卻很難體會到當地的教育、衛生以及社保方面的福利,同時對於安家落戶所必備的房産,也是讓他們望塵莫及的;而再度回流到農村,則又是另外一番尷尬情況,由於長期務工在外,導致耕地、宅基地的萎縮,其實他們中的大多數已經不具備從頭再來的可能性。所以説徹底的城鎮化,是對這個群體將來的最好包容。

  我們看到流動勞動力對於城鎮化同樣抱有極大的期待,這在新生代的80、90後身上表現的更加明顯。他們渴望利用已經開闊的視線和正值年輕的資本,在城市裏打拼出自己的立足之地。而國家和社會,理應給他們這樣的舞臺。

  然而城鎮化並不是紙面規劃的那麼簡單,首先原有城市居民將面臨著資源與新來者的共用問題,這勢必要壓縮到原有的空間;同時進城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必須考慮的方面,畢竟城鎮化不可能短時間內就功成,等待的心態需要自我調節。這些改革帶來的思想潮起潮落,也將伴隨著國人前進的記憶。

  大體來説,城鎮化是一種國家福利分配的更大覆蓋化,沒有豐厚的物質基礎是不敢啃這個硬骨頭的。中國發展到現在,已經具備城鎮化的前提條件,而還富於民,也是國家頂層設計中必然存在的一個考量。城鎮化在我們看來,也不簡單的是種人口遷移,而是城市和人口之間更高的互動,這其中,既要滿足進城人口的需求,同時也要考慮到願意留守下來的人將來的福祉,方方面面都是需要琢磨的。

  每個中國人,都是城鎮化的見證人,對此我們充滿期待。 (台灣網網友 謝偉鋒)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