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高頻詞”背後是公眾期待和訴求

時間:2013-03-18 11:09   來源:濟南日報

  兩周來,兩會會場內外,一些高頻率出現的熱詞引人注目。它們與兩會議題密切相關,反映了社會最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也折射著中國發展的新走向。這些高頻詞包括:中國夢、大部制改革、“硬骨頭,涉險灘”、PM2.5、兩個“同步”、安全奶粉、“權力之籠”、“大城市病”等。(3月17日《勞動報》)

  高頻詞是指那些關注度高,討論頻率高的詞彙。從輿論學的角度看,這種關注和討論其實都是一種輿情的集中反映:之所以關注,是因為百姓利益與之關係密切;之所以討論,是因為公眾有話要説,有訴求要表達。高頻詞背後,是公眾的期待和訴求。“中國夢”的入選,既代表著人們對“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夢想的渴求,也代表著公眾對平等發展權利、社會公平正義的強烈訴求;PM2.5的入選,源於公眾對環境問題的擔憂,我們期待污染可以更少,環境可以更美;而“安全奶粉”的入選,則源於公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心,我們期待商家身上要流淌著道德的血液,人人恪守道德底線;至於“大城市病”的入選,則源於公眾對城市生活的焦慮——— 城市在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同時,也讓人們感受到無處不在的擁擠和焦躁……這些高頻詞對應的是生活中的細節,但正是這些細節構成了完整的民生福祉,理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中國夢、大部制改革、“硬骨頭,涉險灘”……這些高頻詞與兩會議題密切相關,反映了社會最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也折射著中國發展的新走向。當然,高頻詞是相對的,不同的人會從不同視角出發選出不同的高頻詞,但這些看似分散的高頻詞其實有著共同的指向,那就是實現中國夢。這個夢想的實現,需要公眾的參與,需要改革的推進,需要公平正義的保駕護航。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