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工作者不能為香煙辯解

時間:2013-01-17 13:48   來源:光明日報

  15日,來自毒理學、醫學、公共衛生學、倫理學和法學等多學科的院士、專家,圍繞“減害降焦——科學還是騙局”主題展開探討。在媒體報道這一研討會後,控煙再度成為輿論關注的話題。

  2008年,我國曾因控煙不力,被全球200名NGO代表聯合授予了“臟煙灰缸獎”,獲獎原因是“寧要漂亮的煙盒,不要公民的健康”:在捲煙包裝的警語標識規格雖然選擇了《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中最低限度的30%,但沒有採取國際上普遍使用的帶有警示性的圖文,甚至用大多數國人不清楚的英文警語佔據大部分有效面積。而有關部門對此的解釋是:為了防止傷害公眾心理。

  為了“安慰”公眾容易受傷的心,賣煙者除了不斷美化煙盒,還讓煙草廣告深入到社會每個角落,甚至希望學校都有“天才出於勤奮,煙草助你成才”的標語。而為了消除公眾對“吸煙有害健康”這句話的顧慮,科研工作者被請了來,大力推廣所謂“減害降焦”新型香煙。

  儘管國際上早已證實“降焦不等於減害”,但這並不影響低焦油香煙在我國市場的成功。有資料顯示,僅2012年1月到10月,我國就銷售了540萬箱低焦香煙,同比增加80%。2008年到2011年,低焦香煙銷量年均增長93%,而一般的煙卷增長只有3.3%——看來,“減害降焦”的真實目的是減控煙的“害”,煙民肺裏的焦卻一點也沒減少。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煙草生産國和消費國,我國煙草消費佔世界比重高達1/3。近兩年雖然控煙組織開展了抵制影視吸煙鏡頭等多項活動,但由於缺乏有關法律的強力支援,總體收效甚微,每年死於煙草相關疾病者超過100萬人,控煙形勢嚴峻。

  當此之時,科學工作者應積極探討戒煙方法和控煙政策,為公眾謀求幸福,切不能去做所謂“煙盒美容師”,為毒害健康的香煙去辯解甚至美化。背離科學精神和道德的行為,肯定會遭到社會的譴責。(周 龍)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