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雙反”措施打錯了算盤

時間:2013-05-29 14:59   來源:人民日報

  在剛剛結束的歐洲之行中,李克強總理在瑞士經濟金融界人士午餐會上明確表示,歐盟的對華“雙反”措施“損人又不利己”,中方堅決反對。中國領導人就涉華貿易爭端的鮮明立場,在國際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國際金融危機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發生以來,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明顯抬頭,而中國成為最大的受害者。這絕非聳人聽聞,據統計,最近5年全球40%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是衝著中國來的。最新的例子正是從“自由貿易”的鼻祖——歐盟傳來的多個“壞消息”。

  5月24日,歐盟27個成員國就歐委會對華光伏産品徵稅建議案進行了投票。雖然投票結果並不公開,但不少報道認為,歐盟將對中國光伏産品徵收高達47.6%的反傾銷稅。6月初,歐盟將就此正式宣佈初裁結果。8月7日前,歐盟還將對涉華光伏反補貼案進行初裁,12月上旬前對涉華反傾銷、反補貼兩案進行終裁。無獨有偶,在沒有收到歐洲企業投訴,而且多數國家和企業表示反對的情況下,歐委會原則性決定對中國華為、中興等公司的無線電通信設備發起所謂自主“雙反”調查。

  歐盟在貿易保護主義上採取的“大手筆”令人側目,也引起了中方強烈反應。據統計,針對中國光伏産品“雙反”調查的金額超過200億美元。在中國光伏企業本已處境困難之際,歐盟的舉措無異於雪上加霜。中國商務部明確反對歐盟濫用貿易救濟措施。

  國際社會也擔憂不已。他們普遍擔心歐盟的做法可能引發中歐貿易戰。而貿易戰一旦打響,尚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機和歐債問題陰雲的全球經濟,恐將再蒙上一層厚厚的“雙反霧霾”。

  值得注意的是,歐委會這種“保護”本土企業的舉動,在歐洲獲得的並不是鮮花掌聲,反而是政界、業界和媒體較多的質疑和反對聲。既然附和者寡,反對聲眾,歐委會為什麼還要在對華“雙反”問題上一意孤行呢?有學者分析指出,理由無非有二:一是臺面上的,即“維護歐盟的利益”;二是歐盟機構的“小算盤”,即提高機構在歐盟內的權威和影響力。

  這兩個理由都站不住腳。經濟全球化時代,中歐經貿合作的本質是互利雙贏。對中國光伏産品課以重稅,將導致歐洲生産的太陽能原材料及配件産業受挫,大幅推高歐洲光伏産品價格,衝擊歐盟的低碳發展和綠色能源戰略。據瑞士一研究機構測算,如果歐盟對中國光伏産品徵收20%關稅,三年內僅歐盟五大國就將有10萬人失業。如懲罰性關稅提高到60%,則將有24萬人失業,造成287億歐元損失。這顯然不符合歐盟的利益。

  至於要提高歐盟機構的地位,最好的辦法應該是為中歐關係發揮“正能量”,努力讓歐盟民眾從中歐務實、互利合作中獲得實惠。正如英國《金融時報》社論所言,“歐委會貿易委員德古赫特這次挑錯了戰場和對手”。不久前,德古赫特曾撰文説,自由貿易的共識對全球持續繁榮非常重要,他非常期待與中方進行合作。希望德古赫特言行一致。(鐘聲)

編輯:張禦舲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