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把創新作為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時間:2012-07-13 13:42   來源:經濟日報

  日前,溫家寶總理在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時明確指出,要重視對新技術研發和新興産業的支援,在市場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擁有創新活力的企業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這再次提示我們,只有始終堅持把創新作為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企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國家才能興旺發達。

  眼下,國際金融危機後續影響持續加深,我國面向美歐日傳統市場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明顯減緩,經濟下行壓力隨之加大。在這種情況下,要繼續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為促進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改善民生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關鍵在於將中央關於穩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既要促進消費和出口的多元化,也要促進投資的合理增長。而確保投資增長合理性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把資金更多投向新技術研發和戰略性新興産業領域,使投資品質和效益更多地通過科技創新來體現,使經濟增長更多地依靠科技創新來驅動,絕不能僅僅為了一定的經濟增速而盲目運作,重走傳統産業産能擴張和房地産粗放拉動增長的老路。著眼于科技創新來促進投資合理增長,既有助於短期內穩定經濟增長速度,也有助於推動我國科技實力、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在逆境中實現新的重大跨越,強化我國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內在動力。

  堅持把創新作為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首先要牢牢把握新的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機遇、牢牢把握世界科技創新格局調整的機遇,認清科技創新的新動向。目前,儘管世界經濟前景撲朔迷離,但發達國家立足於科技創新推動經濟復蘇與增長的努力一刻也沒有停歇。美國提出將研發投入提高到佔GDP3%這一歷史最高水準,力圖在新能源、無線網路、先進車輛、醫療衛生資訊技術、基礎科學和航太等領域取得突破,最近又把節能環保、智慧地球、大數據、重振製造業等作為科技創新的主攻方向,旨在繼續強化其在經濟和科技領域的世界霸主地位,並試圖以此促進國內高品質就業;德國在竭力維持重型機械、高端製造等方面世界領先地位的同時,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各類節能環保技術;英國則從生物制藥、綠色能源等方面加強産業競爭優勢,並大力發展知識密集型産業;日本的重點是開發能源、環境技術和老齡化相關科技;資源導向型的俄羅斯也提出了經濟增長向創新型轉變的目標,著手開發奈米和核能技術。總之,世界各主要經濟體都在加緊佈局搶佔科技制高點,我們更要從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集中力量推進科技創新,儘快縮小與發達國家在經濟和科技方面的差距,使更多的企業在“中國製造”的基礎上切實增強“中國設計”、“中國創造”的能力,從而在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不斷搶抓新的市場機遇,在未來發展中爭取更大的主動權。

  堅持把創新作為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還應注重汲取以往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國際經驗表明,産業變革往往是由諸多相互關聯的科技創新成果匯合而成,並非單一技術事件引發的突變。企業持續不斷地對産品和生産設備進行技術改進與改造,正是重要的科技創新積累過程。即便是像美國這樣處於技術前沿的國家,其研發項目及投入的80%也是用在對現有産品的改進和改良上,並非盡數投入新産品開發。大量從事“中國製造”的企業完全可以把握創新機會,善於根據市場需求變化適時選擇創新方向及其技術路線,加強産學研結合,組織技術研發、産品創新、利用和轉化科技成果。

  國內外科技創新實踐的另一重要經驗是,必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大力推動産學研結合,激發企業技術創新活力,促進科技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在這方面,北京中關村的成長歷程就是典型例證。從《經濟日報》當年報道過的1980年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陳春先等一批科技人員組成北京先進技術服務部算起,經過32年的發展,中關村現已有近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近200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分支機構和研發中心,一大批核心技術和創新成果在這裡誕生。因此,創造平等競爭的市場秩序,消除所有不利於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性障礙,加強智慧財産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以及科技創新的國際合作,也應成為與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和著力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同等重要的激勵舉措。(李平)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