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應納入城市交通體系

時間:2012-06-27 10:42   來源:光明日報

  據《人民日報》報道,北京市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日前投入試運營,首批2000輛公共自行車分別在東城、朝陽兩區的63個租賃服務站點啟用,並首次實現跨區域通存通取,為市民提供綠色交通、低碳出行的自助服務。公租自行車年內將增至2.5萬輛,刷新北京租賃自行車總數的紀錄。

  推廣公共自行車,北京曾陷入低谷。這次北京市財政加大投入重啟公共自行車,推動綠色出行,無疑是一種進步。可以這樣預見,發達的城市自行車交通將是未來城市的主角之一。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機動車數量大幅增加,交通擁堵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成為城市管理中最為棘手的難題。公交優先當然是破解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的最優選擇,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城市公交並非全覆蓋,尤其難以覆蓋一些城市角落,而將自行車納入公共交通體系,使其成為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的組成部分,構建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網路才成為可能。

  交通擁堵也是許多發達國家面臨的難題,為它們打開局面的恰恰是自行車。例如在“自行車王國”荷蘭,自行車道非常普遍,已經形成了自行車道路網。3萬多公里的自行車專用道路,佔荷蘭全國道路總長度的30.6%,居世界第一位,人口1600多萬的荷蘭已擁有超過1800萬輛自行車。而法國首都巴黎,也正在打造“自行車城市”。

  對國人而言,自行車是再熟悉不過了,它無污染、噪聲低、能量消耗小且方便,是名副其實的綠色交通工具,只要有路的地方自行車就可以暢行。我國曾被稱為“自行車王國”,然而在城市化進程中,一些城市卻沒有規劃建設自行車車道;我國小轎車銷售量超過千萬輛,超過美國稱雄全球,而自行車出行卻漸趨邊緣化。

  把自行車納入城市交通體系,重新將自行車視為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這是對城市交通治理觀念的糾偏。在擴大公交覆蓋網路、大力興建軌道交通的同時,推行自行車出行,既有利於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減少環境污染,又是在推廣一種綠色生活方式。武漢市曾提供兩年免費公共自行車服務,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宣傳效應。

  如何讓公共自行車“快樂”地推廣下去,還需要配套措施的跟進,例如在道路規劃時,注意自行車車道優先;向公眾發出倡議,短路程出門優先使用自行車。更為重要的是加大政府投入,配置公共自行車,建立發達的存取網路。總的説來,如何讓公共自行車成為公眾交通的最愛,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膽識。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