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而下推動“精細化車改”正當時

時間:2012-05-29 10:31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自己改自己”終歸少了一些勇氣和決心,從而使地方試點車改總留有迴旋的餘地。只要進行制度設計,做好足夠的公開透明,並能引入公共監督,“精細化車改”完全可以在逐步完善中推進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出2012年政府資訊公開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提出今年要細化“三公”經費的解釋説明,中央部門要公開車輛購置數量及保有量。公車改革探索已走過18個年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每年公務用車購置費上漲勢頭卻難以遏止。因此,進一步深化公車改革,成為各界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那麼,破解公車改革困局有何良方?(新華社5月27日電)

  車改18年,亂象之亂到何種程度?恐怕沒人能給出準確答案。報道中引用的財政部2011年初公佈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年公務用車購置費支出增長率在20%以上,年公務用車消費支出超過1000億元。正如我們熟知的那樣,這恐怕還只是一個保守的數據。據4月27日新華網的報道,從2011年4月到2012年3月底,全國黨政機關共清理出違規公務用車19.96萬輛。在監管的視線之外,還有多少“名正言順”的違規公車,我們尚且不得而知。

  公車運作成本高,公車私用、超編配備公車等問題依然嚴峻,可以説,公車改革雖然歷經18個年頭,但現在的成績遠遠未能滿足公眾的期待。去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金碩仁談到車改時認為,公車問題積重難返,必須改革。但目前改革力度太小,發文件太多,解決不了問題。金碩仁建議,中央應該成立中紀委、監察局和財政部牽頭的專門小組,在全國範圍內統一齣臺文件,從上而下推行車改。在筆者看來,在全面公開“三公”經費的工作穩步推進、“兩年內省級政府公開三公經費”的大背景下,遵循自上而下的思路,及時推進精細化車改,正當其時。

  所謂“精細化車改”,有別於此前的“粗放化車改”。簡單分析不難發現,儘管前期車改進行了18年,但直到目前為止,仍未有一個統一、嚴格、細緻的制度設計。從報道中可知,按照中央部署,有關部門正在制定全國公務用車改革指導意見,目前正在徵求各方面意見;在此基礎上,待時機成熟時,將出臺具體的中央國家機關公務用車改革方案。先從中央國家機關著手推進車改,因循了一貫的“自上而下”的思路。

  如何對“精細化車改”進行制度設計,各地前期公車改革試點的經驗和教訓,完全可供參考。從報道中可知,前期地方車改大致可歸納為三種模式:一是貨幣化改革,發放車貼補助;二是集中化改革,即把各單位分散管理的車集中到一個部門統一管理;三是規範化改革,即通過單車核算、節假日封存、安裝GPS等方式加強監控與管理。簡單分析不難發現,三種模式雖各有缺點和缺陷,但整體而言,各有自己的優勢。綜合這些經驗和教訓、整合各方意見和建議設計而來的“精細化車改”,只要做好足夠的公開透明,並能在引入公共監督上有更大作為,完全可以在逐步完善中推進。

  報道中全國政協委員莊威坦言,“推進公車改革,既要有妥善的政策方案,更重要的是要有攻堅克難的決心和勇氣。”誠哉斯言。綜合各地前期進行的車改不難發現,各種模式之所以都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概而言之,最大的原因還是,“自己改自己”終歸還是少了一些勇氣和決心,從而使地方試點車改總留有這樣那樣迴旋的餘地、自利的空間。制度設計未能強調嚴厲問責,具體推行又過於溫吞導致的愈改愈亂的現狀,是最好的明證。有了明確的認知,下一步,在細緻拿出推進車改時間表的情況下,相關方面如何在制度設計上揚長補短進行自上而下的“精細化車改”,我們拭目以待。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