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18年公車仍氾濫:改革還需進一步深化

時間:2012-05-29 10:15   來源:工人日報

  18年後的今天,我們注意到相關方面為此付出的努力,也清醒地認識到這項改革的艱辛和不易。但這些並不能成為改革遲滯不前的理由。

  5月27日新華社刊發的報道稱,從1994年中辦、國辦聯合頒發《關於黨政機關汽車配備和使用管理的規定》至今,公車改革探索已走過18個年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每年公務用車購置費的上漲勢頭依然難以遏止。財政部2011年初公佈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公務用車購置費支出增長率在20%以上,年公務用車消費支出超過1000億元。進一步深化公車改革,成為各界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

  公車改革,實在不是一個新鮮話題,每隔一段時間媒體都會有相關報道,哪個地方要改革了、準備怎麼改、方案如何云云。然而,全國到底有多少公車、每年的相關支出是多少,一直是個謎。與此同時,公車私用、超編配備公車等問題至今依然沒有很好解決。有全國政協委員表示:“各地超編和超標配車已呈氾濫趨勢。”改了18年,公車到底有多少、花費幾何沒有權威説法,改來改去超標配車卻呈氾濫趨勢,這與公眾的期望無疑有著較大落差。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難免會走些彎路,但18年了,就算是“山路18彎”,是不是也該見著點兒亮了?公車改革怎麼像個“小腳老太太”,步履蹣跚?

  從中央層面來看,改革公車、降低“三公”消費支出的決心和精神一直都有,也出臺了一些規定和舉措,比如明確什麼級別的官員可以配專車,公車採購的車型範圍、價格標準,加強“三公”消費的公開透明,等等。

  從地方層面來説,這18年來,如果説地方政府在公車改革上毫無作為,也著實有些冤枉,一些地方確實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嘗試,推出了一些具體舉措。比如,有的地方收回全部公車,對公務人員按照行政級別給予補貼;有的地方公車全部停用,或者拍賣收回部分財政經費;有的將公車集中到機關公務用車服務隊,單位公務用車可向中心提前預約租用;有的給公車貼上統一標誌,方便群眾監督舉報;有的取消“O”號牌,等等。這些舉措對規範公車管理、壓縮公車費用支出有一定效果,但質疑聲亦可謂此起彼伏,一些改革被指將公車特權制度化、合法化;一些地方被爆官員車補每年數萬元、取消公車等於變相“漲薪”;一些官員被質疑“公車照坐,補貼照拿”。給人的感覺的是,這些改革的形式大於內容,拿假把式、花架子糊弄公眾。

  尤其是近年媒體曝光的一些與公車改革背道而馳的做法,屢屢激起公眾憤怒。如一些地方處級甚至科級官員被爆開著豪華越野、一人兩輛專車、調任了帶著車一起走,深究起來,説辭頗多,“從親戚處借來的”、“企業主動‘孝敬’的”等等。在公車問題上,一些人的特權意識頑固,在中央三令五申的情況下依然我行我素的膽量,不容低估。推行公車改革,這些亂象、怪象也要考慮進去。

  18年後的今天,我們注意到相關方面為此付出的努力,也清醒地認識到這項改革的艱辛和不易。但這些並不能成為改革遲滯不前的理由。

  説到底,公車改革觸動的其實是公職人員的既得利益。因此,不打破利益的牽絆,沒有破釜沉舟、刮骨療毒的勇氣和魄力,公車改革還要經歷多少年,只怕真的是一個問題。可以看到的希望是,借助“三公”經費的公開,倒逼各地公車改革的推進。而這無疑同樣需要改革者有足夠的勇氣,以及來自公眾的持續有力的監督力量。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