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第九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武漢開幕

2017-03-15 08:4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武漢3月14日電 (記者 黃敏)第九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14日在湖北武漢開幕。此次論壇以“兩岸關係:新態勢與新模式”為主題,來自兩岸各智庫和高校的40多位青年學者與會,就去年“520”以來兩岸關係中出現的新形勢、新變化進行探討。

  論壇舉辦單位全國臺灣研究會的常務副秘書長楊幽燕在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從去年“520”以來,兩岸關係出現巨大變化,整體態勢趨於複雜嚴峻,民進黨當局更是採取一系列行動限制兩岸民間交流。但今年是臺灣方面開啟大陸探親30週年,30年來,兩岸民眾交往的規模可觀,兩岸交流的水準和範圍也越來越廣泛,“兩岸青年學者論壇本身就是兩岸交流的一部分,越是形勢嚴峻,我們越要加強與臺灣各界人士的廣泛交流,更要特別重視兩岸青年間的交流。”

  學者們就臺灣政局發展、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研判、影響兩岸關係的因素等方面進行了詳細探討,其中有觀點相左之處,不過也得出“兩岸和平發展”的基本狀況不能改變之共同研判。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暨戰略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巫穎翰認為,兩岸的互動與交流需要更多耐心。

  福建省社會科學院現代臺灣研究所研究員劉淩斌認為,現在臺灣青年的政治參與熱情有所提升,已成為影響臺灣政治生態變化的重要力量。他與其他一些與會青年學者都呼籲,大陸應根據青年人的特點,多運用青年人的手段,為兩岸交流的未來打好基礎。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助理教授陳超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謝楠,都將焦點集中在了在大陸的臺灣青年所面臨現狀上。謝楠認為,當前兩岸交流的大環境顯著惡化,但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動力仍在,兩岸間現有的龐大“兩岸族”群體(臺胞、臺商、臺生等)會成為兩岸關係繼續向前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陳超建議大陸能給臺灣青年更多實習和就業的渠道和機會,提高其在大陸日常生活與工作中的參與度,並進一步推動政策“鬆綁”,為他們在大陸就學、就業、旅行、婚姻等創造便利條件。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黃彰國認為,很多臺灣青年希望到大陸實習、就業、創業,這股流動趨勢是正常的,應採取措施促進兩岸民間交流。

  東海大學政治係副教授張俊豪分析了網路時代臺灣社會運動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他認為,兩岸頻密的交流,勢將發揮潛移默化的力量,重塑臺灣的民意結構,進而形塑兩岸關係的未來。大陸在推動青年交流時,應同步納入網路因素考慮。(完)

[責任編輯:趙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