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青年學者論壇在武漢舉行 關注兩岸新態勢與新模式

2017-03-15 08:4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第九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14日在武漢舉行

第九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14日在武漢舉行。(台灣網 張潔 攝)

  台灣網3月14日武漢訊 (記者 張潔)由全國臺灣研究會主辦的第九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14日上午在湖北省武漢市舉行。本次論壇以“兩岸關係:新態勢與新模式”為主題,來自兩岸多所大學、研究機構的近50名學者參會,就兩岸關係中的相關議題進行深入研討。

  全國臺灣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楊幽燕致辭指出,去年“520”以來,兩岸關係出現重大變化,整體面貌受到衝擊,總體態勢是“複雜嚴峻”。形成這種局面,究其根源在於民進黨當局不接受“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蔡英文拒絕對兩岸是“兩國”還是一國這一關鍵問題明確表態,用模糊與拖延對付大陸,在島內外混淆視聽。民進黨當局在島內以推行改革、實現“轉型正義”為名,推動“國家正常化”。同時,“臺獨”勢力以各種名目推進“去中國化”,企圖從歷史、文化上甚至民族、血緣上割斷兩岸的聯繫。

  楊幽燕指出,民進黨當局的所作所為,破壞了兩岸和平發展政治基礎,無法取得大陸的信任,建立在“九二共識”上的兩岸和平發展的成果當然難以為繼。蔡英文任由這種狀態持續只能加劇雙方對抗升級,將兩岸關係帶入下行週期,蔡英文和民進黨也要承受後果。

  楊幽燕指出,面對臺灣政局與兩岸關係新的變化,大陸的立場堅定、態度鮮明,領導人多次闡明堅持對臺大政方針,今年全國兩會傳遞的資訊非常清晰,那就是護基礎、反“臺獨”、促融合。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研究員劉世洋指出,蔡英文現階段與大陸博弈的基本思維是,在“穩定施政、確保連任”的前提下,盡其所能擴大臺灣空間、壓縮大陸底線,但絕不逾越紅線。蔡英文的如意算盤建立在三個“嚴重誤判”基礎之上:一是“柔性臺獨”策略仍有空間,二是“事實臺獨”目標仍有前途,三是“嘗試臺獨”思路有利無害。如果蔡英文只想飲“交流成果、和平穩定”之水,卻不思“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之源,將會舍本逐末,難以産生正面意義。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大陸研究所助理教授袁鈺鈞指出,兩岸關係方面,蔡英文選前曾經承諾“兩岸關係維持現狀”,上任後承諾又再次跳票,兩岸的官方溝通管道幾乎完全停擺。民進黨希望依靠美日援助,來走出兩岸關係的新局或是找出能替代“九二共識”的兩岸交流新基石,可能性都已微乎其微。

  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鴻志、中國國民黨中常委滿志剛、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教授季燁、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黃彰國等多位青年學者圍繞兩岸關係現狀、臺灣政局發展、兩岸青年交流、臺灣青年政治認同、臺灣青年就業創業等議題發表見解。

  全國臺灣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楊幽燕致辭時指出,希望與會的兩岸青年學者充分利用時間、空間,認真思考,積極對話,既為兩岸關係發展注入青年的熱力、活力、智力,也在兩岸關係中發現青年發展的機會與前景,希望大家通過研討會加深彼此的了解,延伸合作,心意相通,能夠成為好朋友和好夥伴。

  全國臺灣研究會多年來高度重視兩岸青年學者的交流,致力於為他們搭建對話和探討的平臺。迄今,兩岸青年學者論壇已經舉辦至第九屆。薈萃了一大批兩岸青年學術精英,發表了很多有見地和影響的觀點,也促進了兩岸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溝通了解和思想碰撞。近年來論壇規模不斷擴大,報名者踴躍,議題設置也更加廣泛深入,論壇已經成為兩岸學術交流方面的知名品牌。(完)

[責任編輯:趙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