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十二年每年赴約 臺灣“高媽媽”和她的20個北川孩子

2019-07-11 09:1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高金素梅和孩子們在一起。(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台灣網7月11日訊 “高媽媽,我給您唱一段法語的rap。”“高媽媽,我準備報考國防科技大學,以後就沒辦法在暑假看到您了。”“高媽媽,您摸摸看我的肚子,您覺得是兒子還是女兒?”7月8日上午,北川縣禹龍小區禹澤苑14棟2單元202,比平時多了幾分熱鬧。這是陳皓月的家。

  22歲學法語的陳皓月如今在成都一家公司工作;19歲的劉仁傑今年高考考了648分;22歲的諶炫霖挺著大肚子,再過兩個月,她就要當媽媽了……擁有著不同的人生軌跡線,卻因為同一個人産生了交點。這個人,就是他們口中的“高媽媽”。

  7月8日,臺灣地區少數民族民意代表高金素梅再次來到了北川。這是她第九次來訪,在這裡,有她始終牽掛的20個孩子。

  2008年,突如其來的汶川大地震也牽動著臺灣同胞的心。看到滿目瘡痍的大地,親赴北川災區的高金素梅看在眼裏、痛在心裏。她決定要做點什麼。

  “我自己是少數民族,所以選擇北川羌族孩子作為助養對象。20個人不多,但我盡力去做。”在省市縣臺辦的幫助下,高金素梅助養了20個在地震中失去親人的羌族孩子。

  “時間過得好快啊,你都要做媽媽了,張森焱不是有個兒子嗎,怎麼不帶給我看看?”“暑假看不到我沒有關係,你可以給我發微信啊!”沒有客套和寒暄,沒有陌生和疏離,臺灣“高媽媽”和孩子們在陳皓月家拉起了家常。

  從2008年到現在,高金素梅已連續12次為助養的20名學生發放助養金累計90余萬元。

  “這些錢不是我一個人的,對我來説,錢其實不是最重要的。”高金素梅説,她和孩子們約定每年至少要見上一面——這是她給孩子們的承諾。

  “這是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合照,來找找看你們在哪兒”“還有我們去臺灣阿里山的合影,這是去上海的”……説話間,陳皓月拿出了曾經的合影。

  高金素梅先後九次來到北川,還帶著孩子們去了一次臺灣、一次上海、一次成都。十二年,她踐行她對孩子們的承諾。

  “孩子們長得很快,有的剛剛進入大學,有的已經走向了工作崗位。”高金素梅感嘆道,很多人總是不停地感謝她,但她更感謝陪她一路走來的這些孩子們,“謝謝他們給予我的愛和力量。”

  在下午舉行的高金素梅女士2019年度北川地震受災學生助養金髮放儀式中,高金素梅收到了孩子們偷偷給她準備的“驚喜”——一個五顏六色的蛋糕,中間是她和孩子們的照片,周圍是20個孩子的名字。在蛋糕的外側寫著7個漢字:我們都是一家人。

  “我們都是一家人”,這也是高金素梅和20個孩子的微信群名。(四川省臺辦特約通訊員 袁婧)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