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理論頻道  >   要聞

人民日報:以"雙引擎"驅動經濟轉型升級

2017年03月13日 15:06:11  來源:人民網
字號:    

  原標題:以“雙引擎”驅動經濟轉型升級(熱點辨析)

  3月7日,習近平同志在參加兩會遼寧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推動形成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傳統製造業並駕齊驅、現代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相互促進、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軍民融合發展的結構新格局。這對我們正確認識製造業與服務業的關係,進而以製造業和服務業“雙引擎”驅動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製造業快速發展,一躍成為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然而,傳統製造業粗放的發展方式導致資源環境不堪重負,目前又面臨産能過剩困擾、優化升級挑戰。這使一些人形成了製造業已成為夕陽産業的觀念。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近幾年服務業快速發展,在三次産業中居於領跑位置,總量佔據國民經濟半壁江山,成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穩增長的主力軍。服務業的迅猛增長和製造業面臨的發展瓶頸,又使一些人産生了産業空心化的憂慮。那麼,製造業還有沒有出路,服務業該如何發展?習近平同志的重要講話表明,製造業不是夕陽産業,發展服務業不會導致産業空心化,在新發展理念統領下,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打造先進高端製造業和現代優質服務業,它們就會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雙引擎”。

  打造先進高端製造業。製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體,也是我國參與全球産業競爭的重要力量。克服製造業發展的瓶頸制約,關鍵在於發展先進高端製造業。先進製造業意味著製造業的智慧化。為此,要促進資訊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強人工智慧、大數據、“網際網路+”等在製造業領域的應用,以資訊技術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製造業高端化主要表現在注重創新驅動、品牌引領,實現集約高效發展。為此,要引導企業加快設備更新、技術改造,生産附加值高、市場需求潛力大的新産品。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各地産業發展不平衡,打造先進高端製造業不能搞“一刀切”,而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區域特色資源,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

  打造現代優質服務業。當前,服務業已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是,同發達經濟體服務業佔比普遍達到70%—80%相比,我國服務業還有巨大發展空間。面對國內經濟轉型和國際産業競爭壓力,我國服務業發展需要完成雙重任務:既要彌補作為發展中國家服務業發展的不足,又要緊跟發達國家服務業發展潮流,爭取有利位置。因此,打造現代優質服務業就成為必然選擇。“現代”意味著高層次,“優質”意味著高品質,兩者缺一不可。應堅持傳統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相互促進,既滿足社會需求,又引導消費方向,推動生産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高端化拓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提升,做到分類施策。例如,順應製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趨勢,大力發展金融、軟體、現代物流及服務外包等生産性服務業;從擴大消費需求的角度考量,大力發展旅遊、商貿、房地産和社區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從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産業形態創新的角度入手,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節能環保、文化創意、健康服務等新興服務業,逐步形成結構優化、服務優質、佈局合理、融合共用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雙引擎”協調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發展先進高端製造業與發展現代優質服務業是緊密關聯的,絕不能割裂開來。研究表明,製造業與服務業之間並非簡單的分工關係,而是相互作用、互相依賴、共同發展的,具有內在聯繫。尤其是隨著資訊技術的廣泛應用,製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趨勢更加明顯。目前,全球製造業發展的大趨勢就是由生産型逐步轉向服務型,日益服務化;而作為製造業服務外包發展起來的生産性服務業,也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即便是服務業主導下的産業結構轉型,也往往表現為服務業與製造業的系統整合、協作發展。因此,推動我國産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升級,需要實現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讓“雙引擎”協同發揮作用。(作者單位:西南大學)

      相關閱讀: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