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2017“降成本”攻略:政府加力轉型 企業苦練內功

2017年01月29日 13:08:32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類交易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減少審批環節,降低各類仲介評估費用,降低企業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推動企業眼睛向內降本增效。中國經濟網記者梳理髮現,目前在減稅降費,降低用能和物流成本等方面均已有積極信號發出。而除了政府發力,企業在降成本工作中的主體地位也受到關注,“眼睛向內,降本增效”成為新的要求。

  新減稅降費措施將研究 營改增減稅規模或達6500億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一次發佈會上列出了2016年政府給企業降低成本的詳細帳單,其中顯示減稅降費總額約5500億元。“營業稅改增值稅(營改增)全面推開減稅大概5000億元,涉企收費包括進出口環節的涉企收費,銀行卡刷卡的收費定價機制等,大概減少了560億元。”而據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將研究新的減稅降費措施,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

  另據第一財經報道稱,隨著近期營改增試點政策和徵管的完善,不動産進項抵扣規模疊加,營改增減稅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胡怡建估算,2017年全年營改增減稅規模可能高達6500億元。

  電改將迎第二輪爆發期 用能成本再減負

  中國經濟網記者獲悉,國家發改委于近日頒布《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定價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這是我國第一個針對超大網路型自然壟斷電網行業的定價辦法,核心是明確了獨立輸配電價體系的主要內容、輸配電價的計算辦法以及對電網企業的激勵約束機制。有分析認為,在2016年電改集中推進之後,2017年將迎來電改的第二輪爆發期,電價在用能成本下降中貢獻加大。

  據《經濟日報》報道,2015年以來,我國通過輸配電價改革、實施煤電價格聯動、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等方式綜合施策,已累計降低用電成本1800億元以上。據測算,2016年電力直接交易將達7000億千瓦時,按每千瓦時降低6.4分錢測算,全年可降低用電費用450億元。

  18部門發力多式聯運發展 物流成本平均降低約30%

  據《人民日報》報道,日前,交通運輸部等18個部門發出了《關於進一步鼓勵開展多式聯運工作的通知》。發展多式聯運將成為降低物流成本的有力抓手。根據交通運輸部調研結果,大多數的多式聯運線路運輸費用低於公路直達運輸費用,成本平均降低約30%。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表示,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居高不下,而推高物流成本的原因之一就是各種運輸方式缺乏合理分工、物流路徑有待優化、貨物多次裝卸搬運導致物流環節過多。

  因此,通過暢通各種交通方式間的銜接以實現物流成本降低,正是發展多式聯運的本義所在。而目前我國多式聯運發展水準仍然較低:運量規模僅佔全社會貨運量的2.9%。運作效率不高,貨物轉机轉運所耗費的成本約佔全程物流成本的30%。

  根據《關於進一步鼓勵開展多式聯運工作的通知》,我國將力爭實現2020年多式聯運貨運量比2015年增長1.5倍。屆時,多式聯運運量比重將達到7.25%,比現在提高4.35個百分點。以此推算,可降低社會物流總費用約3.9個百分點,節約成本4350億元左右。

  簡政放權要啃“硬骨頭” 政府轉型需再加力

  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是“降成本”的重要任務之一,有觀點指出,經過一段時期的簡政放權改革,可以説容易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都改革完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山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趙旭強對此表示,深入推進簡政放權,關鍵就是要堅持問題導向,將那些束縛經濟社會發展、含金量高、突破價值大的權力取消或下放,通過改革和制度建設,優化環境,真正建立起降低企業成本的長效機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也談到,現實中企業的負擔有相當部分是以市場服務收費的形式存在的,而收費的一些行業協會和仲介機構又與相關的政府部門有著某些聯繫,因此,給企業減負的解決問題之道還在於政府職能的轉變,必須以政府主動改革取代各種“倒逼式”改革方案。

  企業仍是“降成本”主體 應眼睛向內降本增效

  降成本,政府責無旁貸,企業也不能置身事外。“降成本的核心,還在企業內部。”浙江步森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建飛表示,生産成本中最不可控的是“人的成本”。此外,在新舊動能轉換中,機器對人的替換,也不光是先進設備的採購,更需要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技術工人隊伍,這恰恰是最需要政府給予支援的,也決定了企業能否增強核心競爭力。

  山西省經信委經濟運作局局長陳廣慧也説,政府出臺再優惠的政策、建設再優越的環境,都是惠及所有實體經濟的。當共沐政策東風時,同行業間就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這時企業之間的競爭,就看企業自身的“功夫”了,誰能做好自身降成本這篇文章,誰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反之單靠別人背著抱著,只能落伍出局。

  據《山西日報》報道,2016年,太鋼集團實現降本增效22.32億元,通過管理和技術創新,僅太鋼煉鋼二廠,在原料結構優化、貴重金屬回收、品質指標提升等方面就實現重大突破,全廠降成本達到5億余元。

  另據陽煤集團董事長翟紅透露,該集團利用市場倒逼機制,出臺以降成本為核心內容的反危機措施,通過指標管理、對標管理、全面預算管理等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控製成本。每人平均效率由2013年的900噸提高到1189噸,噸煤成本由380元降低到220元。

  山西焦煤集團董事長武華太表示,焦煤在2017年將以減虧增效、閒置資産盤活、轉崗分流安置、融資結構優化四大工程為抓手,千方百計降本提質增效。(中國經濟網記者 佟明彪)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