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的投資啟示

2010-06-01 09:35     來源:新華網綜合     編輯:張蕾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新版《三國》在質疑和擁護聲中穩居收視冠軍,全劇迎來了開播以來的第一場著名戰役:官渡之戰。西元200年,袁紹派大將顏良進攻曹操,以十倍于曹操的兵力進攻官渡,結果狼狽大敗,這也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這場對峙曠日持久,曹操前方兵少糧缺士卒疲乏,後方也不穩固,其間曹操幾乎失去堅守的信心,寫信詢問謀士荀彧。而荀彧在信中回復:在戰爭雙方都疲憊不堪時,誰後退誰被動,誰放棄誰滅亡。最後幫助曹操尋回信心,繼續堅持危局,而戰機也在這時出現。廈大教授易中天在《百家講壇》中評價,在冷兵器時代,很難説誰就有必勝的把握,最後的勝利往往存在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隨著上證指數連創新低,悲觀情緒扶搖直上,投資人似乎也陷入了曹操似的迷茫中,“經濟會否二次探底”、“想想日本失落的十年吧”、“小心熊出沒”、“弱勢反彈後還會繼續創出新低”……這是目前諸多投資人的心理憂慮。

  而正如荀彧所言:情見勢竭,必將有變。雖然我們無法預測“轉機”出現的時間,任何時點來判斷市場的未來走勢,都會面臨眾多的不確定性,因此市場不斷在樂觀和悲觀之間搖擺。事實上,前期的快速超跌也使得市場的估值水準大幅降低,即使按照機構最悲觀的預期:2010年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為15%,考察過去幾年上證指數底部區域的估值水準,15倍的動態市盈率對應的上證綜指為2510點左右,那麼目前的估值水準也已接近歷史低位,風險得到較大幅度的釋放。西方有句諺語,“每朵烏雲都鑲著金邊”,投資者不妨也領悟危險中蘊藏機會的道理,在此過程中也可積極調整投資組合,淘汰凈值波動過大的基金,掘金歷經牛熊市、震蕩市依然堅挺的績優基金。(申萬巴黎基金)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