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200天 給中國資本市場帶來了什麼

2010-05-26 09:53     來源:證券日報     編輯:張蕾

  中國創業板市場推出已經有200多天了。對於尚處在襁褓中的創業板,我們寄予了太多的期待和祝福。誕生200多天的創業板也給了我們幾多驚喜、幾多隱憂。

  其中的驚喜至少有:

  (一)發展速度快。截止2010年5月24日,已經在創業板市場上交易的上市公司達到82家,總市值達到3555億元。其上市速度不僅超過了國內的中小板市場,從2004年6月至今,中小板市場上市公司數量為406家,年均上市數量為68家。而且也超過了我國香港的創業板市場。從1999年11月至今,香港創業板市場上市公司數量為174家。

  (二)創業板市場成為VC退出的主戰場。截止2010年5月24日,已上市和已過會的創業板企業共88家。其中,有VC支援的公司數量為51家,佔整個創業板企業總量的58%,顯示創業板市場已成為VC退出的主戰場。深創投投資的企業佔其中的10%。

  (三)創業板市場極大地激發了創業者的創業激情。創業板每天都在講述著一個個新的財富神話,每天都在刷新著一個個新的財富記錄。其巨大的財富效應必將激勵創業企業家的創業激情。

  與此同時,創業板市場也出現了一些令我們擔憂的現象。

  (一)創業板企業可能難以承載現有的高市盈率。截止2010年5月24日,中國創業板市場的平均市盈率為64.30,不僅遠高於美國納斯納克市場、中國香港創業板市場的平均估值,也高於國內中小板市場的估值水準。高市盈率所依賴的基礎在於企業的高成長,而從首批28家公司的年報來看,其表現與投資者的預期尚存在不小的差距。創業板企業依靠高市盈率從市場上拿到了太多的錢,其財富承載能力將面臨巨大的考驗。

  (二)創業板企業的行業分佈不夠合理。在已上市的82家創業板企業當中,製造業佔了48家,資訊技術23家,兩者合計佔比87%;監管層對於項目的評判沿用了中小板市場審核的思路,在發審委員構成、審核理念、評價體系等方面創新不夠。

  200天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説時間太短,對於創業板亦是如此。想一想,美國納斯達克已屆不惑之年,香港的創業板市場也已走過了10個年頭。而我們才剛剛開始。最後借用朱自清先生的《春》作為本文的結尾。創業板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