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投保渠道大比拼

2010-05-26 08:37     來源:京華時報     編輯:胡珊珊
  隨著國內保險市場的不斷擴容,以及各家保險公司對新銷售渠道的持續投入,電話投保、短信投保、網路投保以及專業的保險經紀公司、代理公司,加之傳統意義上的代理人渠道和銀保渠道,真是“百花齊放”。這在給消費者提供多元選擇的同時,也使得消費者常常陷入“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困惑之中。記者請保險行業人士全面介紹了以下4種常見的投保渠道進行比較優劣勢。

  >>代理人渠道

  貼心但要謹防誤導

  相關數據顯示,九成以上的消費者是通過代理人渠道購買的保險。一方面保險代理人比較熟悉本公司各類産品的特點,能夠針對消費者不同的職業、年齡、家庭結構等因素,向消費者推薦合適的保險産品,而且通過該渠道的售後服務一般有保障,消費者在投保後可以得到續保提醒、到府理賠等貼心的服務。但另一方面,保險代理人的收入通常與銷售業績掛鉤,導致道德素質較差的代理人,故意誇大産品的保險責任來欺騙消費者投保,甚至私吞投保人的保費。

  保險專家建議:對於普通的投保人,尤其是第一次購買保險,應該選擇代理人渠道比較穩妥。但是在選擇代理人之前,自己應該對自身的保障需求和所要購買的保險産品有大概的了解,另外,還要先確定自己中意的保險公司,避免同時面對好幾個代理人的“口水轟炸”。

  >>銀保渠道

  便捷但可選品種有限

  放在銀行或者郵政儲蓄網點銷售的保險産品叫做銀保産品。銀保産品一般都是保險公司為銀行銷售渠道“特製”的專屬産品。

  銀保渠道之所以特殊,在於其功能設計上。銀保産品一般著重突出的是投資價值、可預見的收益等賣點。除此特點之外,銀保産品受益於銀行網點分佈廣泛,繳費方式也簡單省事,給消費者帶來了最大程度的便捷。但是,銀行代理的保險品種相對較少,主要集中在分紅險、萬能險和投連險上,且繳費方式多為躉繳即一筆交清。

  保險專家建議:銀保産品本質上還是保險産品,消費者不可一味看重其理財功能忽視保障功能。另外,保險公司與銀行之間只是合作關係,銀行只提供銷售渠道賺取手續費,並不承擔任何擔保責任。所以一旦出現投保糾紛或發生保險理賠,消費者應該直接與保險公司取得聯繫。

  >>電銷網銷渠道

  省錢可標準不一

  電話投保和網路投保是新興的保險銷售渠道,最大的特點在於銷售價格普遍比其他渠道便宜不少,手續相對簡便,但各自的劣勢也非常明顯。

  電話銷售導致不少消費者紛紛投訴保險公司的電話“騷擾”行為。即使是耐心聽完保險公司電話的消費者,也很難在幾分鐘裏全面地了解保險産品並作出是否購買的決定。所以電銷的産品,一般都是容易解釋的普遍適用型産品,即在投保年齡範圍內的客戶,只要具備保險消費能力,基本都適用。由此也造成了電銷渠道産品過於單一。

  網路銷售則更加直觀,但是網銷渠道的保險産品主要存在欺詐以及支付手段缺乏兩個問題。

  保險專家建議:現階段消費者可以嘗試通過電話渠道投保車險,因為其價格明確而且優惠幅度較大,而壽險還是應該多選擇其他渠道,以便有機會對購買的保險産品多些了解。至於網上投保,則一定要選擇保險公司的官方網站或者指定網站,並且最好撥打保險公司全國統一客服電話查證核實。

  >>保險代理公司渠道

  險種多需悉心比較

  目前市場上有一些保險公司已經將銷售功能外包給專業的代理公司。這些專門的保險代理公司,可以銷售不同保險公司的保險産品。規模較大的保險代理公司逐漸發展成為“保險超市”,同時也達到了對保險産品的全覆蓋。由此,個人消費者可選購家財險、車險、意外險、壽險、投資理財險等各類産品,享受所謂的“一站式服務”。

  保險專家建議:專業保險代理公司的産品較多,選擇餘地較大,而且不收取任何諮詢和服務費用。不過由於各家保險公司給代理公司的代理費高低不同,保險代理公司的業務員在推薦産品時難免會“有所偏頗”,消費者自己需要注意比較。(記者 祝劍禾)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