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案例實戰:單身公務員月入2000元

2010-05-28 08:30     來源:新京報     編輯:胡珊珊
  下面結合案例説明人生不同時期的理財規劃和工具的應用,以期使大家便於結合自身的情況,把各種理財工具靈活運用到實踐中去。

  案例1

  小張剛參加工作,是個公務員,每月工資2000多元。每月的工資,扣除房租、服裝、吃飯等生活費用,可以節余1000多元。小張的父母也有穩定的收入,不用小張贍養。小張有個女朋友,還在上大學,小張5年內沒有結婚的打算。那麼,小張在現階段應該如何理財呢?

  單身期的理財重點是攢錢,投資是嘗試性的。我提出的理財方案是:將每月節余的1000元分成3份,400元用於活期儲蓄,400元用於定期儲蓄,200元購買ETF基金。此外,小張應該給自己買幾十萬元(比如50萬元,只要500元左右的保險費)的意外傷害保險,受益人是自己的父母。

  小李是小張的同事,也是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與小張不同的是小李的父母沒有穩定的收入,小李每月要給父母寄500元,每月的節余只有500元左右。那麼小李的理財方法和小張的應當有什麼不同呢?

  我認為由於小李父母沒有穩定經濟來源,小李更應該注重保障,除購買意外傷害保險,還應該購買定期壽險,一旦自己出現意外,可使自己的父母老有所養。小李每月節余的500元錢中,拿出300元用於活期儲蓄,其餘200元購買社會保險,暫時不要進行風險性投資。

  案例2

  王女士在一家通信公司工作,每月收入4000元至5000元。但一直都沒有什麼存款,工資差不多是月月花光,有時候還要靠3張信用卡“透支”來過日子。王女士如何才能擺脫目前這種財務狀況呢?

  我認為王女士理財要分4步走:第一步是登出手中多餘的信用卡,僅留一張以便應急,平時購物儘量使用現金付賬。第二步是強制儲蓄,將每月工資的20%存入銀行。第三步是為自己買一份保障性保險。第四步是在強制儲蓄1年後,將每月節余的20%-30%用於投資ETF基金。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