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而不破:華盛頓與華爾街原本是一家

2009-12-29 09:01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肖燕

  為緩解美國信貸緊縮狀況、推進擬議中的金融監管改革,美國總統奧巴馬12月14日敦促銀行業拿出誠意,擴大信貸發放,並支援它的監管“新政”。在和美國十二大金融機構老總白宮會面後,奧巴馬對媒體説,美國納稅人為美國銀行業渡過難關做出了貢獻,現在是銀行業“給予出特殊承諾”回饋美國經濟的時候了。

  在此前接受美國電視臺採訪時,奧巴馬更毫不客氣地指斥一些華爾街公司是貪得無厭的“肥貓”(Fat Cats)———“肥貓”是字面翻譯,體現的是美國人的思維,其實按照咱們中國人的習慣,我個人覺得,可能翻譯成“碩鼠”更準確一些。

  但不管是“肥貓”還是“碩鼠”,華爾街最近兩年可謂名聲掃地,連帶的,是作為美國經濟核心的華爾街,和作為美國政治核心的華盛頓,關係也變得格外微妙而彆扭。華爾街對華盛頓冷嘲熱諷乃至破口大罵,華盛頓則對華爾街的過火行為和連帶政治風險火冒三丈。

  比如,對於華爾街釀成了這次金融危機,身為哈佛M BA的美國前總統布希就曾直斥華爾街“喝醉了”,而且“還在宿醉中”。布希還説:“問題在於它多久才能清醒過來,不再用那些千奇百怪的金融工具。”

  對於金融機構的天文數字年薪,繼任的平民總統奧巴馬為平息民憤,則公開怒斥這些金融機構“不計後果和貪婪”,而其員工卻還能拿鉅額獎金,這是納稅人難以接受的,這不僅僅是錢的問題,也事關美國的“基本價值觀”。

  但是,有些指控,華爾街也很不以為然。比如高薪,華爾街歷來就是高薪的代名詞。以至於當美國國際集團(AIG )因高薪問題而成過街老鼠時,AIG金融部門的執行副總裁德桑迪斯在《紐約時報》發表公開信,對華盛頓的指責予以回駁,認為限薪否定了他的價值,他因此寧可主動選擇辭職而不願蒙受羞辱。

  華爾街和華盛頓鬥而不破,這是因為雙方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從人事上來説,華盛頓的很多政策決定者,比如前財長保爾森等,本身就是華爾街的高管;而華盛頓官員退下來的歸宿,很多也會留在待遇豐厚的華爾街,比如前財長魯賓,就曾擔任過花旗集團董事長。

  從具體政策上説,儘管華爾街總是抱怨,美國政府的金融救援限制太過苛刻,一些巨頭更是因此懊悔連連,並加緊還賬避免華盛頓繼續指手畫腳。但假如華盛頓真的任由華爾街自生自滅,那華爾街大佬肯定慌神,紐約股市則肯定要崩盤了。

  對華盛頓來説,華爾街屬於“大得不能倒”。況且,現在經濟復蘇走勢還不明朗,更需要倚重華爾街的力量。尤其是在當前信貸緊縮的情況下,華爾街必須努力放貸,給小企業和家庭以急需的現金流。否則的話,危機將會繼續加深,可持續復蘇也就無從談起,最終會影響華盛頓的執政基礎。

  在14日與華爾街金融大佬的座談會上,奧巴馬就是恩威並施,一方面,他稱讚美國銀行業一直在美國經濟中扮演“關鍵性角色”,並對美國民眾福祉做出了貢獻;另一方面,他又施壓美國銀行業加快信貸發放,以此促進美國經濟復蘇,並支援政府的金融監管改革。

  奧巴馬給了面子,華爾街大佬也自然借勢下梯。比如,摩根大通公司就在白宮會見後發表聲明説,他們支援總統的一些建議,當然,他們也仍認為,政府的一些改革方案可能妨礙信貸發放,並阻礙經濟復蘇和擴大就業。而美國銀行則表示,將改進一些信貸規則,向小企業發放50億美元的融資貸款。當然,為避免政府過度施壓,包括花旗集團、富國銀行等金融機構,最近也在加快歸還政府的借款。

  因此,對於華爾街和華盛頓的恩怨,外界有時也不必太過上綱上線,不會是根本的利益衝突,而更多是左手和右手的關係,牙齒和舌頭之間尚會打架,華爾街和華盛頓之間,利益衝突總是在所難免的。

  但衝突再怎麼激烈,雙方都不會去損害對方的核心利益。比如説,在對華爾街的監管問題上,儘管奧巴馬政府言辭高調、手法淩厲,但很多都是表面的,從美國監管方案的改革看,一些過於嚴厲的監管措施,其實已經改頭換面或被“和諧”掉了。也難怪,英國首相布朗和法國總統薩科奇前幾天在《華爾街日報》上要撰文説要加強監管,這應該主要是説給美國人聽的。但華爾街、華盛頓真能聽得進去嗎?(記者劉洪)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