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須靠實力競爭人民幣離岸中心

2010-10-13 12:43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程軼文

  “人民幣國際化是必然要走的路,而香港應該在這一輪金融改革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梁鳳儀接受中新社專訪時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是香港未來提升、保持國際競爭力的又一次契機。

  作為財經庫務局負責中國內地經濟事務的管理者,梁鳳儀説,回歸後歷經兩輪金融危機衝擊的香港,經濟發展引擎已由國際轉向國內;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對香港來説,並非必然,更不是國家贈予的禮物,“我們必須證明自己能夠擔當重任!”

  人民幣國際化“三部曲”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也是唯一不用本國貨幣進行貿易結算的主要貿易國,但“未來10年、20年,不參與國際價格發現機制,不與國際接軌的金融貿易還可以繼續麼”?梁鳳儀認為,此次全球金融海嘯帶來了諸多反思,為減少國家未來的匯兌風險,人民幣國際化只是個時間問題。

  但人民幣國際化並不能簡單地定出時間表。梁鳳儀説,第一步“要在海外形成人民幣蓄水池”。

  不過,她也認為,在人民幣還未能完全實現自由兌換的情況下,以貿易結算方式走向國際,這將是目前人民幣國際化最大的考驗,“願不願持有和接受人民幣尤為關鍵。”

  對於緊密關聯的第二步和第三步,梁鳳儀説,實現境外人民幣自由流轉的同時,要加強回流機制的建設,才能最終發展建立境外人民幣市場。

  香港優勢何在?

  從內地開放居民赴港自由行推動第一筆個人人民幣業務在2004年實現,到今年7月《香港人民幣業務清算協議》修訂,允許人民幣在香港市場的自由流轉,6年多來香港的人民幣存款增長迅速。據統計,香港共有77家銀行從事人民幣業務。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香港人民幣存款已達1304億元人民幣,較7月底時增加25.8%。

  “香港的銀行業已開展人民幣業務6年,這是我們爭取人民幣離岸中心最大的優勢,”梁鳳儀錶示,目前香港政府正與各大銀行組織經常性人民幣業務宣傳推廣活動,希望藉此提升區域內人民幣結算的業務量。

  她強調,香港銀行在國際排名中整體靠前,除了擁有內地分行系統,專業的仲介服務及與國際接軌的規管模式,也是香港推動人民幣“走出去”最有力的支援。

  中國央行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以人民幣結算的跨境貿易金額達706億元人民幣,其中香港佔530億元。梁鳳儀透露,近幾個月的新趨勢是,涉及內地的國際貿易越來越多通過香港戶口結算,“比如,印尼與上海的國際貿易通過香港的人民幣戶口完成。”

  至於人民幣業務下一步在香港的進展,梁鳳儀認為,主要是調控好“人民幣蓄水池”的兩個通道——“放水口”意在將整體金融系統向外推廣,以繼續積累海外人民幣的存款量;“回流口”意在控制風險、謹慎審批人民幣産品,並完善人民幣交收平臺。9月香港交易所進行的結算平臺測試即是如此。

  “要讓人民幣在境外形成自我迴圈的市場,而非‘走一圈’的結算工具,並讓香港這個試驗場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金融防火牆,”梁鳳儀對記者説。(作者:胡潔)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