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走高 國內消費者難享升值“紅利”

2010-10-20 11:11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程軼文

  昨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6553,比前一天的中間價小幅回落12個基點,但是從6月19日人民幣匯率改革,人民幣對美元已升值約2.6%。人民幣走強,理論上講意味著外國輸華商品會降價,但是不少市民表示,不少品牌只見漲價漲得快,卻幾乎不降價,反而覺得在購物時“錢袋子”花銷增加,沒感受到升值“紅利”。

  出國購物

  可享匯率折扣

  剛從美國旅遊回來的市民劉小姐告訴記者:“美元貶值,現在去美國旅遊購物都很抵。”劉小姐指著身上背的LV包包,開心地説,美國售價是775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只要5100多元。我同事去年買這一款包的時候,折合人民幣後還要5300多元,而回來後我還對比了國內專櫃的價格,便宜了上千元,而且比在歐洲代購的同款還要便宜近100元。

  在淘寶網開店的李小姐也表示,作為導遊的她從美國代購各種物品,在人民幣升值前,她大多都是用1:7的匯率來計算,現在升值了,她也改用1:6.8來計算。雖然比起實際匯率來貴一些,但是折算過後,她所賣的東西仍比國內專櫃銷售同款産品的網店低了20%。

  國內消費

  進口産品價格不降反漲

  很多國産食品和日用商品紛紛提價,更多在國內消費的老百姓大呼“銀子”縮水了。

  家住寶崗大道的王太太説,眼下菜心價格比年初每斤貴了1~2元,雞蛋每斤從4元漲到5元。“雖然肉、魚等價格還穩定,但做一頓飯比去年多花了20%的錢。”

  今年以來“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糖高宗”等詞彙的出現反映出了雜糧、農副産品的價格波動。

  農副産品漲價,也導致很多加工食品價格上漲。據廣州酒家的相關負責人透露,10月1日開始,廣州酒家利口福的糕點價格已經全面提升8%。廣州市場上的多個品牌的食用油或漲價或醞釀提價一成。

  穿的也紛紛提價。記者昨日從多家百貨公司了解到,由於棉花漲價,新上市的秋裝價格同比上漲了一成以上。

  人民幣雖然升值,國內的進口商品卻不見降價,只見漲價。

  記者昨日走訪市場發現,雖然美元歐元相對人民幣都貶值了,但是歐美進口産品價格未見跌,甚至還漲價了。“今年十幾個一線品牌的價格都很穩定,CD甚至在8月份對三個品種上調了價格,幅度達到10%左右。”某百貨商場化粧品資深經理也説。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國內奢侈品消費強勁,不會輕易降價,相反的,為維護其高端形象,很多奢侈品牌每年幾乎都會對價格進行一次上調。”

  原因分析

  國內通脹壓力大

  瑞穗證券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目前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的狀況很明顯,但這兩者並不矛盾。“因為兩者的決定因素不同,人民幣對外升值是受貿易順差決定的,而對內貶值是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

  沈建光指出,國內的通脹壓力大,主要是受到糧食、蔬菜等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而且國內工資水準也在漲。沈建光認為,國內通脹還會比較高,錢會越來越不值錢。

  不過,亞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認為,此前有預測數據顯示,今年國內CPI全年上漲3.2%,這個幅度顯示通脹不會特別嚴重。(記者林曉麗、劉俊)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