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年報須披露超募資金使用

2009-12-28 09:09     來源:新華網綜合     編輯:肖燕

  創業板上市公司年報內容與格式標準正式確定。與主機板公司年報準則相比,創業板公司年報準則更強調體現創業板上市公司特點,強化了對風險因素、對公司投資及募集資金使用的披露要求,為提高披露效率,創業板年報準則還對部分內容進行了簡化和調整。

  中國證監會昨日發佈《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資訊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30號——創業板上市公司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下稱《創業板年報準則》),共四章70條,包括總則、年度報告正文、年度報告摘要、附則四部分。該準則以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所依據的《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資訊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2007年修訂)》為基礎,依照體現創業板特色,突出投資者關心的內容;注重與其他相關規則銜接;降低公司披露成本,提高披露效率等三項原則,制定了有針對性的內容。

  與主機板公司年報準則相比,《創業板年報準則》更具創業板特色。不僅強化了對創業板公司包括資産、核心技術人員、專利、獨特經營方式等在內的核心競爭力及其變化的披露要求,還要求公司在成長性的披露上與發行環節銜接,就招股書中未來發展與規劃實施的進度進行説明。該準則在創業板公司研發投入、無形資産變動等方面也有具體要求。

  針對創業板公司經營風險較高的特點,《創業板年報準則》強化了對風險因素的披露要求,保障投資者全面了解公司情況。與主機板相比,要求披露的風險因素增加了單一客戶依賴風險、原材料價格及供應風險、資産品質或資産結構風險、核心技術團隊或關鍵技術人員變動風險等。同時還特別強調創業板企業應進行退市風險警示處理的風險提示。

  對於市場密切關注的創業板企業募資使用情況,《創業板年報準則》明確要求,首次公開發行産生超募資金使用延續到報告期的公司,須在年報中説明超募資金的使用計劃、計劃實施情況、資金使用效果以及超募資金的節余情況。

  創業板公司投資的詳細情況也在年報披露內容之列,依照准則要求,創業板公司持有的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産的最初投資成本、資金來源、報告期內購入或售出情況、公允價值變動情況、風險狀況等都須在年報中進行詳細披露。

  為降低創業板上市公司信披成本,提高披露效率,《創業板年報準則》還對年度報告全文前後重復出現的內容進行了修改,並對已在臨時報告中披露的事項進行了簡化,同時適當簡化了主營業務的披露,創業板公司年報全文中與財務報告重復的內容也一併簡化。(記者 馬婧妤)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