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對于中國人來說,“口號”可能是我們最熟悉的一種文體了,以其通俗易懂、簡潔有力的特點,鋪天蓋地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幾乎涵蓋了社會的所有領域。
尤其到了近代,一百多年來,中國人經歷了五千年未有之巨變,從唯我獨尊的天朝大國夢中醒來,中國人開始了艱難的探索,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口號以其獨特的作用,成為救亡圖存的急先鋒,起到了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說,中國一百多年來的歷史,就是一部口號的歷史。
回顧這一百多年來的口號,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民族的探索史:
當面對陌生的列強環伺時,魏源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讓我們懂得了如何來抵抗外辱;當幾千年來延續下來的政體產生空前的質疑時,孫中山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讓我們懂得了民族自強之道;當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展開全面侵略的時候,蔣介石提出了“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讓無數中國人投身到守土抗敵的鬥爭中……
到了新中國,毛澤東一句“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讓中國人民徹底挺直了腰桿,而“以階級鬥爭為綱”、“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等口號,也見證了那個激情燃燒甚至走向瘋狂的年代的印記。
改革開放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成為時代的主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發展是硬道理”、“三個代表”、“與時俱進”、“八榮八恥”、“科學發展觀”等口號的提出,都是對這個時代最簡潔、最準確的概括。
2011年,正值辛亥革命100周年,為了紀念這場近代史上最偉大的革命,也為了重新梳理這一百年來中國人走過的足跡,我們精選出一百年來中國流傳最廣、最有影響力的口號,全景式地記錄了百年來波瀾壯闊的歷史時空中偉大的中華兒女從帝制走向共和、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屈辱走向獨立的偉大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