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貨幣財政基建齊發力 穩增長後勁蓄勢

2015-09-07 09:05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期,穩增長措施再次打出“組合拳”,基建、財政、貨幣等領域齊發力。國務院層面動作頻頻,近一週重磅政策四連發,繼決定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調整和完善固定資産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制度後,《三網融合推廣方案》、《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也于日前正式印發。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基建投資的發力,貨幣、財政政策持續寬鬆,新經濟增長點的大力培育,經濟長期穩定增長將獲得更強勁的動力。穩增長政策進一步向實體經濟傾斜,經濟數據8月有望迎來拐點,GDP增速有望在三季度觸底。

  貨幣政策保持寬鬆

  今年以來,針對國內外經濟金融運作狀況,央行通過“雙降”、公開市場逆回購、MLF+SLO短期工具以及國庫現金定期招標等措施,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的量與價,為穩增長和調結構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環境。

  有機構測算,截至8月27日,央行通過各種方式凈投放短期流動性的規模超過5000億元,意在穩定市場資金的供需端,平抑市場利率的水準,保持流動性的鬆緊適度。9月降準實施後,有望釋放中長期資金規模約7000億元。總體上,近期流動性正在逐步釋放,充分對衝基礎貨幣的缺口,並展現出央行維護市場利率穩定的決心和能力,“降息+降準”的長效性組合成為本次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組合中的重頭戲。

  世紀證券認為,下半年,存貸款利率仍有進一步的下調空間。央行在穩增長方面將保持寬鬆的利率和流動性環境。預計下半年將繼續降準2次、約100個基點,降息1次,約25個基點,一年期記憶體款利率包括活期利率的市場化有望在年底前後正式實施。

  寬財政政策頻出

  財政政策方面,寬財政政策頻出,減稅降費、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地方債務置換等措施正在落實。

  8月27日,樓繼偉部長在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作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時透露,2015年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額度為3.2萬億元。這意味著繼3月財政部下達第一批1萬億元置換債券額度、6月下達第二批1萬億元置換債券額度後,中央財政又增加了1.2萬億元置換債券額度,顯示出中央解決地方債務問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決心。

  據招商證券統計,截至8月底,今年以來已有34個地方主體發行地方債,共計18968億元。其中,新增債券4378億元,完成6000億元中的73.0%;置換債券14590億元,完成3.2萬億元中的45.6%。公開招標發行14407億元,佔總發行量的76%;

  定向置換發行4561億元,佔總發行量的24%。目前僅有深圳和西藏尚未發債。截至8月底,共有12個省或直轄市完成了前兩批地方債務置換,其中河北省于8月26日發行的地方債超出前兩批的額度。

  招商證券指出,地方債務置換對於穩增長的意義在於,降低地方政府財政壓力,釋放穩增長資金,推動地方政府公共設施建設等重大項目落地。樓繼偉曾表示,對在建項目後續貸款中需要納入地方政府債務的,由地方在2015年末地方政府債務餘額16萬億元內調整結構解決。這意味著,發行置換債務所獲得資金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用於新的項目投資支出。

  據媒體報道,包括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內的政策性銀行將發行專項金融債,規模將達上萬億元,成為繼地方債置換之後拉動新一輪地方基建投資熱潮的又一有力工具。

  據海通證券測算,如果今年全年基建投資達到25%的增速,全年需要14萬億元的基建投資額。按照上半年的實際融資情況,預計全年總計實現融資11萬億元。考慮到往年基建投資額和基建融資額之間一般有1萬億-1.5萬億元左右的誤差缺口,下半年需要寬財政給予的基建資金達到1萬億-2萬億元。這意味著寬財政仍將發力。要彌補這部分的缺口,需推出第三批萬億元的地方債務置換計劃,後續批次的基建專項債也可能加速出臺。

  基建投資提速

  中國物流資訊中心副總經濟師陳中濤認為,在當前形勢下,宏觀調控要在堅持區間調控基礎上,繼續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立足於打造“雙引擎”,激發市場活力,釋放市場需求。要大力推動公共設施建設等重大項目落地,擴大有效投資,投資增速企穩回升,對穩增長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今年以來,發改委等部門密集出臺政策,加碼穩增長。

  發改委去年11月發佈7大類重大工程包後,截至今年上半年,7大類重大工程包已開工228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3萬億元。今年發改委強調,加快推開城市軌道交通、新興産業、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現代物流等4大工程包。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發改委批復的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機場建設等大型基建項目預計投資規模超過9000億元。上半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總體實現較快增長,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分別完成投資2651億元、6469億元、647億元、320億元,合計約1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實現了去年高位運作基礎上的平穩增長。其中,鐵路和公路投資增速均超過10%,民航投資增速達到28%。同時,國土資源部加快對鐵路、水利等重大項目用地開闢綠色通道。

  有分析認為,9月至12月是軌道交通項目傳統的批復旺季。進入三季度後,在穩增長加碼的背景下,鐵路基建下半年投資也將提速。

  此外,國務院近日公佈《關於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決定設立總規模為600億元的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調整和完善固定資産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制度。

  海通證券認為,上半年經濟增長“保7”很大一部分功勞來自基建投資,2月和3月基建投資增速一度達到21%和24.5%。下半年經濟要企穩,基建投資可能仍需維持20%甚至25%的增速。去年全年基建投資額約為11.22萬億元,按照25%的增速,今年基建投資額需達13.7萬億-14萬億元,因此國家下半年將大力推動基建,在專項建設基金以及PPP項目的資金支援下,未來基建投資或再度發力。

[責任編輯: 吳曉寒]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